将旧规范作业的E00格式的DLG数据整理为新规范要求的E00数据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05 12:21:19

将旧规范作业的E00格式的DLG数据整理为新规范要求的E00数据的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将按旧规范作业的E00格式DLG数据整理为按新规范要求的E00数据的思路及作业方法,作者以实际成果证实了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E00格式;DLG

中图分类号:N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已成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资源开发、防灾减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2006年国家颁布新的地形图图式、数据标准等,我们需将现有的数据(依据旧的地形图图式、数据标准等作业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新的标准、规范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满足新规范的数据库建库的要求。本文以新疆1:1万某测区为例,主要讲述E00格式的DLG数据加工整理。

一、测区资料基本情况分析

本项目所要加工整理的数据主要为2007年以前生产的基础测绘成果数据,且不是同期成图的数据。其中DLG数据有DWG和E00两种格式。

1.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图投影:分幅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b分带,坐标单位为米,坐标前不加带号数据分幅及其空间单元

1.2数据分幅及其空间单元

A.分幅与编号标准:按照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执行

B.空间单元 :空间单元1:10000经差3′45″,纬差2′30″。整理后的数据分幅应为标准1980西安坐标系的分幅。

使用的软硬件设备

作业使用的软硬件设备有多种选择,本单位所使用的软件主要有AUTOCAD2004、ARC/INFO、ARCGIS9.2。

DLG数据整理基本流程图

对比新旧规范要求数据分层和属性项名称及定义:新规范规定1:10000基础测绘矢量数据共分9个大类33层,命名采用四个字符;旧规范规定数据共分11个大类18层,命名采用五个字符。新规范采用6位代码,旧规范采用4位代码。在这里要提出的还有,依据此次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在交通类中增加了LRBL层,其内容如下:

公路 (线) LRBL 线 道路边线

由此,矢量数据就分为9个大类34层了。同样,在属性项名称及定义中,将LEVEL项替换为TEGR项;将DATE项替换为PERIOD项;合并NO,RN为RN项;新增GNID、CLASS、XZNAME项。

二、作业步骤

将原始E00数据批量解压(如测区面积较大,可以将测区分为若干个小块,一块块处理,这样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会加快)去带号(设计书的要求)使用批量检查程序检查错误,如:terlk层错值、零值、等高线与高程点矛盾等,将错误点与DWG数据对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消除等高线与高程点的高程值矛盾(当无法处理时,应详细记录错误情况)。若无CODE码需手动加。注:处理的这些单幅图数据均放在一个文件夹下且该文件夹的路径不要太深。

进入本单位编写的批量工具程序中,其基本思路如下:批量给标准层做拓扑(给旧图做)批量修改原始层属性字段批量创建空层批量增加临时属性项批量重新分层代码转换批量整理属性项批量做拓扑(给新图做)拼图重画公里网

至此,就完成了旧图到新图的框架转换。此时,在文件夹中会产生一个名为“Zong”和一个“th.txt”的文件,“zong”里是批量处理的单图融合而成的一个大图,“th.txt”里是记录该融合图的单幅图图号。

整理terl层

由于旧的E00数据中等高线进入土(石)质陡崖、土(石)质有(无)滩陡岸、冰陡崖、冲沟等时,容许断开表示,而新的规范规定E00数据中等高线穿过上述地貌时,需将等高线连通,形成合理的拓扑关系。进入ARC\INFO程序,拖入“Zong”文件夹,开图到“TERL”层,将terl层导出为 *.dxf格式文件。在CAD中打开 *.dxf文件,TERL层的所有地物都在 “0TERLA”层中,地物的GB码均赋在其厚度上,我们利用CAD“特性”工具中的“快速选择”器用不同的厚度挑选地物,给不同地物赋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将等高线合理连通并连接完整(图幅内部等高线没有悬挂)。完成好的dxf数据(只保留等高线,删除其他地物)存为R12格式的 *.dxf 文件导入ARC/INFO中(将“zong”中TERL层的等高线删除,保留其他地物),仍放入terl层中,去除悬挂。注:地貌(线)层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在这里所述的方法是作者认为比较有效率的一种,这种方法免去了单幅图之间的接边问题。

整理其它层

根据设计书的不同,各层的整理会有所差异,现将必要的几点整理叙述如下:

1)旧图式规范中比高点均不入库,而新图式规范要求比高点要归入各点层,方法是:先打开比高类所在的线层,在比高所在的位置上加个点,此点要捕捉到比高所在的线上,(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拓扑关系)再将这个点 “put”到点层,删除此层该点。2)将旧图采集两点的涵洞转为新图采集单点或线状的涵洞。3)机井、泉为源头的水系,机井、泉须与水系形成正确的拓扑关系,即机井、泉的定位点与水系连通。4)LRDL层中,提取双线路边线并放入LRBL层中,且LRBL层中的要素只赋GB码。5)电力线等地物需与其附属设施形成拓扑关系,如:变电所的定位点应与从变电所中连出的电力线相连。6)植被与土质层的整理,由于情况多而繁杂,主要依靠作业员手动区分完成。7)地名(点)层,即AANP层增加了3个临时属性项即CLASS、GNID、XZNAME项都在此层,注意不要遗漏。

为了使作业方便,我们可以在CAD中给单幅图的DWG格式数据“打印”一个 *-Model.plt.tif文件,在ARC/INFO中进该幅图给该 *-Model.plt.tif文件做影像匹配,即: register*-Model.plt.tif cptl 命令,匹配精度一般在0.2以下即可,匹配完成后生成一个相应的*-model.plt.tfw文件,该文件记录了影像的匹配信息。这样,我们在各层处理要素时,就可以在ARC/INFO中随时调用该图的影像做背景,提高效率,比如:处理地貌和植被层时调用影像做背景。

各层处理完之后,就可以将融合的大图“zong”按图幅裁切成单幅图的E00数据了,将单幅图过检查程序,改正错误。如若要与临图接边,可以将接边处的两排图融合在一起接边,然后再裁成单图。

至此,将旧规范作业的E00格式的DLG数据就整理为新规范要求的E00数据了,导入ARC GIS 9.2中转成 *.mdb格式文件。

三、结束语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对旧规范作业的E00格式的DLG数据整理为新规范要求的E00数据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比较优化的作业流程,本文的方法在新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中应用,效果较好。作者旨在为从事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的人员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虽不成熟,但有探索。渴望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2]GB/T 20258.2-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暂行规定)》2009年3月5日修订稿内部资料

上一篇:DVD-R预写机升级方案 下一篇:对VLAN技术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