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文化同行 与真善美相伴

时间:2022-10-05 12:11:26

与优秀文化同行 与真善美相伴

“红色经典暖心窝,旋律优美众人和,服务百姓栏目好,红歌红雨红主播。”“流水般的风格,如此大方落落,银铃似的语音,这样温馨平和,啊,红雨,你就是一首红红的歌。”“爱雨的红雨,假如雨点儿是天空对大地的低语,我愿每个人都能听懂你声音以外的表白,祝福你用如雨的声音酿造出属于自己的雨季。”“那是面对一夜的昙香,去期待下一夜的到来,有整夜的激动在心间横流,我因你而站在了浪漫的枝头……”

这些充满诗意的美好而真挚的文字来自一个个平凡而朴实的听众,他们发自内心感谢和祝福的人是同样美好、善良而又真诚、敬业的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主持人红雨。

在近20年的广播生涯中,红雨编辑主持过文学、音乐、少儿、曲艺、小说演播等风格各异的广播文艺节目,演播过《你是妈妈吗?》、《一件小棉袄》、《寻找幸福的眼睛》等多部广播剧,以及《周渔的喊叫》、《青衣》、《北大女生》、《拥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几十部小说,还为中央电视台配录了大量专题片,现在编辑主持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的品牌节目――《周末红歌会》。红雨的播音柔美、圆润、温婉、深情,主持朴素、自然、真情、大气,深受听众的喜爱。2010年9月,红雨的随笔集《幽幽夜来香》出版发行,书里记录了她从青春时代走向成熟阶段的工作和生活的片段,从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广播人火热的激情、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探索。

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轻的红雨参加了著名演播艺术家焦宝如开办的演播培训班,焦宝如先生慧眼识珠,认准红雨是做广播的好苗子。于是,在他的大力举荐下,红雨幸运地成为了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编辑。1995年,红雨主创的纯文学节目《幽幽夜来香》开播。在3年多的时间里,红雨集采、编、播于一体,几乎每天都与文学作品打交道:散文、诗歌、小说、杂文、听众来稿,其中听众来信就累计达到了上万封。作为文学编辑,红雨独自撰写、编排每期节目的稿件。她认为,文章的选择和编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修养和内涵。播出的作品既要高雅又不能远离听众,既贴近生活又不小家子气,雅俗共赏,这样的节目,才能立得住行得远。而广播文学节目可以看作是一个美的创造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编辑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在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细细品咂中,红雨不断地挖掘着各种文字的智慧和理想之光,用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雕琢成更加精美的广播文学作品。红雨曾编辑过一期广播文学专题《解读故乡》,以“故乡是月,故乡是站,故乡是根”为基本线索,将席慕容、马锡涛、崔灏、李白、余秋雨、冰心等人笔下的故乡巧妙地编排在一起,让听众随着哲思悠远的文学作品对故乡的内涵进行感悟和思考。这篇编辑手法奇妙、角度新颖、文字功底深厚的作品后来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奖,也给初出茅庐的红雨带来了莫大的激励和力量。《幽幽夜来香》开播的3年,也是红雨飞快成长进步的重要时期,她展示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特长,形成了自己在播音主持上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连续3年荣获广播电台“十佳”主持人,被吉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行,广播节目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夜来香的纯文学时代渐渐过去,红雨也陪伴着《天籁听雨》、《文艺百花园》、《快乐大篷车》、《品戏听歌》、《都市传说》、《华夏民族歌曲榜》等众多栏目,走过了一个个春秋。2009年,借助60周年国庆以及全国各地都掀起红歌热潮的契机,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重点打造了一档以播送各个历史时期经典老歌和民歌为主的大时段音乐板块栏目――《周末红歌会》。凭借着广泛的听众基础、资深的播音主持功底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红”有着天生缘分的红雨成为了这档节目当之无愧的主持人。红雨清楚地认识到,红歌深植于中华大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着独特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传达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思想内涵,从本质上讲,红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可以再次表达、再次引发共鸣的文化资源。可见,制作这样一档有着重大时代意义的主旋律栏目,对于主创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红雨仍然集采访、编辑、制作、主持于一身,她一直在探索,如何深入地挖掘出红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引发听众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共鸣。首先要做的是,出精品,出特色。节目设置了一个子栏目《红人馆》,为听众讲述知名音乐家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歌唱家背后的故事,深受听众喜爱,红雨把它称作广播版的“艺术人生”。每期的《红人馆》,红雨都结合人物的经历和特点,精心编写了主题:友谊的使者――85岁高龄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赤子情怀――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吴天球;马子跃与《长征组歌》的红色记忆;幸福的泉水流不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卞小贞;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柳石明;用歌声架起友谊的桥梁――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牟玄甫;关东乐韵,黑土情怀――著名作曲家杨柏森;为亲情放歌的于文华……尤其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歌唱家,他们从革命的年代走来,唱了一辈子的红歌,他们身上有着鲜为人知的苦难、波折、辉煌和平淡。红雨亲自采访了这些老歌唱家,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艺术人生,“很多时候,面对他们,我都是流着泪采访的,有时是又哭又笑,被他们的经历感动和震撼,与他们的交流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和节目的艺术水准,见识有时比埋头读书更让人受益。他们身上的艺术光华和高尚情操,需要我们媒体人及时地抢救和传承下去。我想,这应该是《红人馆》有着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吧。”

其次,红歌会作为一档群众参与性的节目,除了电波连线外,还必须要走下去,走到群众中间扎根生长。“节目刚创办的时候,也很不容易,我穿过大街小巷,挨个社区走,发节目宣传单,向群众做推介。我看到社区里的很多中老年人时常自发组织成艺术团体,演唱经典老歌,展示风采,我便都采访录制下来,放到节目中播出,自然就吸引了他们的关注。渐渐地,节目得到了更多群众的大力响应和支持。”两年多来,《周末红歌会》经常组织歌唱家及歌手到各地演出,深入到听众中间办节目,长春的南湖公园、吉林市的松花江畔、关东剧院、吉林省内各地的社区和艺术团体的舞台、装甲兵技术学院、警察学院、女子监狱,还有受到洪水侵袭的灾区,都留下了红歌会的足迹,每次都吸引着上千名观众自发前来观看,吉林省政协、民革也相继邀请《周末红歌会》举办大型演出和交响音乐会。红歌会展示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进步思想,它因承载的这种积极向上、阳光、高尚、健康、主流的文化内涵受到了社会各阶层和各年龄段群众的欢迎和赞誉,红雨也因此拥有了一个响亮的“红主持”的头衔。“人都是需要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因为时代的主流是公平和正义,是付出与奉献,《周末红歌会》将一直致力于为听众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我愿意永远做传播优秀文化的使者。”红雨如是说。

二、钟情广播事业,热爱美好生活

十几年来,红雨在无形的电波中编织着有声的色彩,一个个风格各异的文艺节目,给红雨带来了充足的心灵空间,让她在多彩的时空里感受艺术,体悟生活。曾有人问过她,做了这么多年主持人,会不会觉得厌倦?红雨的回答是:我还没做够,因为不仅仅是喜欢,而是热爱,在打开话筒的瞬间,我的生命的境界也被打开,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忘记疲惫,神气十足;也有人问她,干这行是不是很轻松?红雨说:任何工作想做到出类拔萃都不会轻松,什么事只要与责任挂钩,就甭想轻松。

最初主持夜间节目,从深夜一直守候到黎明,静谧无人的夜里,空荡的大楼中,只有筒陪伴着红雨。如今的《周末红歌会》,周六周日全天直播,每次下节目后,红雨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有时,在上一档板块中没能帮听众找到的歌曲,趁着休息的几分钟,必须赶紧补上,因为不能让听众失望。不吃不睡、带病工作,一人承担一个节目的几乎全部工作,这更是广播人常有的事。为了完成《红人馆》的采访,红雨常常坐周日晚的夜车赶到北京,在几天的时间内,在诺大的京城里东奔西走,完成对七八位嘉宾的采访,周五早上赶回长春,再花费近10个小时的时间,制作和编辑出只有三四十分钟的采访节目。红雨说,“走近那些老艺术家,感知每一个微笑的细节和瞬间,把它们生动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我要做的。听众反馈说这样真实的采访节目听得过瘾,再次证明“行万里路”多么重要。我没有辜负广播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也没有辜负自己,我留下了属于广播人自己的声音。“可以说,《周末红歌会》对于红雨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她情感的有效释放,是她对生活、文化、艺术感悟的最好表达:“当一个人不把工作当成负担,也不只停留在认知的阶段,而是具有了审美意象时,便进入了人生之大境。”“什么时候广播和你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主宰你的喜怒哀乐,你痴迷,你忘我,抛却了一切私心杂念和功利色彩,那才叫透彻骨髓。”这便是红雨对她钟情的广播事业最深切的体会。

节目之外,红雨努力使自己的心灵靠近真纯,她深信,一个生活中真诚豁达、内心澄明的人才有可能将人文关怀、人格魅力注入到节目中。生活中的红雨喜爱文学,多年来笔耕不辍,并成为了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红雨喜爱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名言名句时常见诸她的笔端,就如同红雨自己所说,书籍使她的思想认识、人生境界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填补了一项人生空白,也给她的广播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广播电视队伍里也呼唤着更多知识型、学者型的主持人。闲暇时候,红雨最喜欢的是背诵散文诗歌,隽永的诗句让红雨时刻保持着一份洒脱和浪漫。平时和好友聚会,兴之所至时,朋友们总要让红雨朗诵经典诗歌,在她的诗境中,有人深陷回忆,有人掩面沉思,有人心潮澎湃,有人热泪盈眶。红雨常说,中国的语言如此优美,如果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将是一笔巨大损失。而孩子们从小诵读经典诗歌,也必将终生受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他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喜欢上朗诵,热爱朗诵。

作为资深主持人,十几年来,红雨在工作中一直注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新人,指导新人,带领新人一步步成长。2007年,她带领的节目部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为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争得了荣誉。红雨还被多所大中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到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讲学讲座,红雨把讲台当作和年轻朋友心灵对话的舞台,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不断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些年轻学子也都迅速成长起来,加入了广播电视队伍,有的已经成为了红雨的同事,红雨为她这些优秀的弟子们倍感骄傲和自豪。

三、结语

“一个人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是幸福的,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对梦想的追求及人格的完善都与广播密不可分。作为广播人,职业的素养要求我与美同行,与善相伴,与真挚的心灵沟通,我得以将自身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而听众的理解、宽容、厚爱,更让我能够以同样的心境面对世界。感谢广播,感谢听众朋友,感谢生活赐予我的一切。”对于广播,对于听众,红雨道出了她的肺腑之言。

对于现在如火如荼开办的《周末红歌会》,红雨认为,可以在适合的时机探讨进一步市场化、产业化的途径,把现有的节目内容资源变成有价值的产品,进行更广范围的交流和推广。的确如此,红歌会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也有着时尚鲜活的表达形式,节目只有贴近群众,不断创新,其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才能被真正张扬,才能融进时代的精神,以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的发展,体现真正的文化自觉。相信红雨和她的红歌会将为听众带来更多的精品、精彩和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

上一篇: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让新闻走入心灵深处 下一篇:意识先行:改革摧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