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环境审计探究

时间:2022-10-04 11:51:24

两型社会环境审计探究

2005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建设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一政策不但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也对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企业作为一个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特点是资源消耗量大,产品循环速度快。如果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就必然会使环境的基本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健康环境的生态平衡,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环境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监督、评价或鉴证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1]。因此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加强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审计工作刻不容缓。

1“两型社会”建设中对工业企业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

环境审计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工具,同时“两型社会”建设又强化了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两型社会”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和政策。环境审计作为监督这些环保法规和政策实施的重要工具,对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审计通过对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评价,最终目标是促进工业企业降低能耗,倡导低碳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一目标与两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境审计力度,不仅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工业企业能耗,促进环境保护,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对工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工业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这一要求必然会加快环境审计工作的制度创新,根据当前新形势的要求,环境审计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以促进环境审计发展,使环境审计工作更好地达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2“两型社会”建设中对工业企业开展环境审计的具体内容

工业企业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环节。针对工业企业的特点,结合“两型社会”建设中工业企业所承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责任,本文认为“两型社会”建设中对工业企业开展环境审计应主要从企业的环境管理、资源节约、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和环保支出等方面进行审计。

(1)对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保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主要审查工业企业对国家制定的环保政策法规的贯彻和实施情况,企业的执行情况好,则表明企业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做到有法可依。该项审计内容可按照优、良、中、差、及格、不及格6项等级划分,执行情况越好,获评等级越高。二是环境管理系统的合规性。主要审查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规性越高,说明企业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越好。三是所获环保奖项数。主要审查工业企业对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所获环保奖项数越多,表明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做的越好。四是环境产品标志。主要审查工业企业产品的环保认证情况。拥有环境产品标志的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因此拥有环境产品标志的产品更好。五是环境事故发生数。主要审查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环境事故发生数越少,说明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越有效。

(2)对工业企业资源节约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万元营业收入耗电量。万元营业收入耗电量=工业企业能源(电力)消耗量÷万元营业收入。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生产对电力资源的消耗程度。该指标值越小就表明工业企业认真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倡导节约能源的生产方式;反之,则是企业没有履行环境责任,造成对电力资源的浪费。二是万元营业收入耗煤量。万元营业收入耗煤量=工业企业能源(煤)消耗量÷万元营业收入。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生产对煤炭资源的消耗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三是万元营业收入耗油量。万元营业收入耗油量=工业企业能源(油)消耗量÷万元营业收入。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生产对油类资源的消耗程度。该指标值是负的评价值,指标值越小越好。四是万元营业收入耗水量。万元营业收入耗水量=工业企业能源(水)消耗量÷万元营业收入。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生产对水力资源的消耗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五是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工业循环用水总量÷工业用水总量×100%。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程度。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责任感越强;指标值越小,说明企业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责任感越弱。但对于不能使用可循环水资源的工业企业来说,该项审计内容不适用。六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该指标值越大越好[2]。

(3)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指标值越大,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越多,表明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越淡薄,没有使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指标值越小,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越少,表明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很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二是工业废气排放强度。该指标值反映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情况,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三是工业粉尘排放强度。该指标值反映工业企业的粉尘排放情况,该指标值越小越好。四是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该指标值反映工业企业的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该指标值越小越好。

(4)对工业企业污染物治理的审计内容。对工业企业污染物治理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污染物COD指标削减量。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的主要污染物COD的治理情况。主要污染物COD指标削减量越大,表明企业的环保力度越大。二是主要污染物SO2指标削减量。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的主要污染物SO2的治理情况,该项指标值越大越好。三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对废水的处理情况。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对相关环保法规执行得越到位。四是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工业固体废物总量×100%。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对固体废物的处置情况,该指标值越大越好[3]。五是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气排放量×100%。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对废气的处理情况。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对相关环保法规执行得越到位,该指标值越大越好。

(5)对工业企业环保支出的审计内容。对工业企业环保支出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保设施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环保设施占营业收入比重=环保设施支出÷主营业务收入×100%。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运转情况。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的情况越好,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二是排污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排污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排污费÷主营业务收入×100%。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对自身环境保护义务的履行情况。该指标值越大,一方面表明企业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履行自身环境保护义务,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污染。对于该指标值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需要综合分析。三是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率。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率=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总额÷环保专项资金总额×100%。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对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该项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对环保投入的资金越多,对环境保护越重视,环境责任意识越强,该指标值越大越好。四是环保技术创新投入率。环保技术创新投入率=环保技术创新经费÷主营业务收入×100%。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该指标值反映企业环保技术发展的持续发展情况。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逐步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反之,则说明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对工业企业开展环境审计的建议

目前我国对工业企业开展环境审计缺少相关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评价标准,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也没有被社会所认可,这一系列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本文认为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对工业企业开展环境审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环境审计的相关准则制度,使在工业企业中开展环境审计有据可依。环境审计在我国起步晚,目前缺乏一套系统而全面的准则制度用于指导实践,故在工业企业中开展环境审计首先需要完善相关准则制度,使在工业企业中开展环境审计有据可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规章制度,要求工业企业按照相关准则制度配合环境审计工作;另一方面是工业企业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制定有关环境审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环境审计工作。

(2)加强环境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适应对环境审计工作的新要求。环境审计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其广度和深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审计方面的知识,如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还要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4]。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环境审计人员来自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对环境审计人员组织定期的培训,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环境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职业规划,自学与环境审计相关的学科内容,适应“两型社会”对环境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3)扩大环境审计覆盖范围,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迄今为止,我国环境审计范围狭窄,内容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环境审计主体单一,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不高[5]。因此,在工业企业中开展环境审计需要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业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执行合规性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要关注对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使环境审计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资源环境审计革新发展 下一篇:环境审计信息有效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