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时间:2022-10-04 11:42:17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做能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应渗透写作方法,如对课文进行仿写,对课文进行改写。阅读和写作两种学习应相辅相成,形成良性迁移,在阅读教学中的许多训练都可以迁移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渗透;仿写;改写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阅读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以前我习惯教学独立的阅读课和写作课,即采用“读写分离”的模式,这种做法客观上造成一种不好的趋势:学生感觉阅读课难度较小,而一到写作课就会头疼害怕。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很好地改善这种情况呢?在课改实践中我小有收获,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做能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

《龙的传人》这篇文章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开头以“提起龙,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自豪,有时还自称为‘龙的传人’”点题引入,结尾又以“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扣题呼应,前后连贯一致,结构严谨。在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第一,朗读开头、结尾两个自然段;第二,问:读后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三,教师讲解:前面说:“提起龙,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自豪,有时还自称为‘龙的传人’”,后面说:“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我们把这些有内在关系的句子组成的开头、结尾叫“首尾呼应”或“首尾照应”。这样写,使文章前后连贯一致,结构严谨。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写法,使自己的习作前后连贯一致,结构严谨。

二、对课文进行仿写

《大人们这样说》是一首富有激情的散文诗,作者用饱满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祖国腾飞的蓝图,特别是第五小节。为了让学生掌握作者抓住具体事物进行形象比喻的手法,充分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问:“你还能抓住哪些具体事物做比喻,来歌颂祖国的飞速发展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去仿写。

《神奇的书》中的第一、二小节的结构相似,抒发了对书的感情,教师可让学生拿起笔来进行仿写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像这样的练习很多,学生就像画画有了模本,练书法有了字帖,自然会得心应手。

三、对课文进行改写

1.对文章中的优美段落进行改写,体会其语言特色

《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虽是拓展阅读课文,但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很多,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平时学生的习作中缺乏的就是优美词句,语言平淡,我抓住这次机会,设计了改写第二自然段,删去所有的比喻,然后与原文比较,体会其语言特色,并借鉴其表达手法写一个片段。原文是:“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把它改成“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感。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丰富多彩,令人高兴欢快。”原文一共有四个比喻,前两个是一组,对仗比较工整,所描绘的景色与天籁富有诗情画意,语言也美,这些都渲染了“欢愉之情”,使它成为可见可闻可感的东西,读者心里好像也出现了那种美妙的感觉。后两个比喻是一组,分别从画面与声响(乐音)两个方面加以点染,与前一组比喻暗暗沟通(仿佛蜂蝶飞进了画页,天籁小巧现入乐章),二者之间用“视听”一词联络,用“愉悦”一词总领。在学生体会之后再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作文中的优美词句增加了,这样的训练是有效果的。

2.转换课文的文体

《活见鬼》是一篇文言文,我让学生把它改写成现代文;把《夜雨寄北》《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要突破成篇作文的模式,可以多进行片段练习,这样使写作训练更灵活,更富有针对性,而且更节省时间。

阅读和写作两种学习应相辅相成,可以形成良性迁移,在阅读教学中的许多训练都可以迁移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要我们能探索出读写结合的规律、特点、方法,找出“读写知识的结合点”,就会实现一把钥匙开两把锁,一箭双雕。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小镇东山小学)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预习课文的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