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汽车配件管理》课程改革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10-04 11:40:42

高职高专《汽车配件管理》课程改革研究与探讨

[摘要]本文依据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第四批课程改革项目――《汽车配件管理》课程改革的现状,从课程设置背景、课程内容选取、教学模式改革和深化校企合作四个部分分析研究了课程改革的内容。

[关键词]课程改革;汽车配件;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一、《汽车配件管理》课程设置背景

1.《汽车配件管理》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汽车配件管理》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学生将来能直接用于售后服务的配件管理工作中的实用技术。围绕汽车配件管理的内容,本着汽车售后服务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进行汽车配件管理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汽车配件管理的专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本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中纵向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横向在企业售后服务岗位又可借助此部分学习完成汽车配件管理的相关任务。《汽车配件管理》开设在《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检修》等课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汽车配件的进销存管理方法,掌握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汽车鉴定与评估》等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社会需求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售后服务己经成为汽车制造企业获利的主要来源,良好的服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优势。汽车配件管理作为汽车售后服务的重要载体为汽车三包维修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汽车配件管理在汽车售后服务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售后服务的质量。课程改革小组通过对哈市32家汽车维修企业走访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调查显示在售后服务中如何有效管理汽车配件,对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高企业利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哈市各大汽车维修企业在汽车配件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从业人员普遍专业性不强,导致各企业配件的管理效率普遍不高。

二、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以上汽车配件营销岗位及其工作过程分析,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汽车配件采购业务,汽车配件市场销售业务,汽车配件仓库管理业务。对应岗位主要有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是汽车配件采购员、仓库管理员、汽车配件销售员。每一个模块又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多个任务,在每个任务里,都以不同的汽车配件产品为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汽车配件采购员的工作过程是做好市场分析,随时掌握国家相关产品的标准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做好配件采购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将购回的配件交予仓管员验收,凭货物入库单和发票到财务报销。汽车配件销售员的工作过程是热情接待客户,向客户推介产品,快速查询资料寻找配件号,签订购销合同,完成货物交接,进行汽车配件售后服务。配件的采购和销售要依托于相应的软件。目前市场常用的汽配管理软件都专业的汽车配件管理系统,其中包含汽车配件进货管理、配件销售管理,配件库存管理,统计报表系统等子模块,是专门为汽车配件行业定制的配件进销存管理系统。仓库管理员工作过程是做好汽车配件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工作,在详细工作中,要求做到保质、保量、及时、低耗、安全地完成仓储保管工作的各项任务,准确分类,科学管理,节省保管费用。库存管理是配件的重要部分,库房中零配件的有效管理是汽车企业实现售后服务配件销售和三包维修的前提;同时零配件占有库存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库存资金的周转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个售后服务的成本。科学化、规范化的配件管理能够加速库存周转,减小库存积压和库存资金的占有量,提高企业在售后服务中的竞争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

1.将“职业行动能力”引入课程设计

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况且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能代表同样掌握了行动的能力。即使在课堂上模拟工作的环境,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中面临的每一个具体工作也同样会遇到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同事、不同的管理者的做法、熟悉的任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很难及时传授工作过程中真正需要的知识,教师虽然期待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但是效果难以保证。所以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急需被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所取代。为此,德国职业教育通过设计出适合不同阶段教育目的的学习领域,以行动导向的授课方式,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目的。按照教学计划,教学的重点不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需要。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要求教师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的学习。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采用的是六步学习法,即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对执行过程进行检查、结果评定。其中在“做出决策”和“结果评定”时,教师才是参与者,其他时候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和监控着,帮助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2.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汽车配件管理》课程设计

这门课经过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设计改造后,把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部融入到一个真实的项目中来,通过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网编日常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而且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团队合作、自我评价、报告展示等多种模式的工作环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这门课促使学生具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并能独立地想办法去实现,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不懂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也可以自己主动去查找资料、去学习,积极与教师或自己的团队小组探讨各种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方法能力;而顺利地与团队合作,不懈地去改进,努力去做好汽车配件管理的本职工作,使学生具有了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四、课程建设中深化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应当在考虑本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效仿和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的成功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1.教师深入企业

我校《汽车配件管理》课题组成员中专职教师均有一定的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但是企业的工作情况变化非常快,要想跟上企业步伐,培养出与企业无障碍对接的学生就必须让教师与企业接轨。完全效仿南洋理工学院全年无间断派教师深入企业的难度很大,但是每位教师每隔1-2年时间深入企业工作2-3个月是非常必要的。

2.企业项目引入学校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企业的项目拿到学校,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企业项目。企业项目一般包括创新的解决方案、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对项目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课程的指导老师既有校内专职教师又要有企业的资深专家作为兼职老师或者技术顾问共同完成。

注:本文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职业院校建设院级教学课改项目“《汽车配件管理》课程改革”成果之一.

上一篇:心理教育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