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赣南“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考

时间:2022-10-04 10:17:24

加快打造赣南“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考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是一个以果业、水稻、蔬菜、生猪等产业为重点的农业大市。全市下辖18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3,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2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近年来,赣州市把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加快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努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先后实施了“十年绿化赣南”、“山江湖治理开发”、“兴果富民”和“跨世纪绿色工程”等战略,农业节能减排工作有明显起色。

一、主要开展工作情况

1 主要问题

赣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单家独户生产、粗放式经营仍然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农业资源消耗大、浪费大、利用效率低与污染加剧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仍然较突出。

对于规范、指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化肥、农药、农膜过度使用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工作仍然有待跟进。特别是传统的用药、施肥习惯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河湖水体富营养化等危害。

(2)农业副产品的利用有待进一步挖掘。

农业秸秆、畜禽粪便、生产垃圾的再回收、再利用、再转化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赣州脐橙种植面积10.87万hm2,面积亚洲最大,但对淘汰的次果、烂果处理开发不够。近年秸秆总量大幅度增长,但有些农民的秸秆主要还是焚烧处理。畜禽粪尿的无害化处理率也相当低,约60~70%的畜禽粪尿用于直接还田。

(3)农村新能源建设开发发展缓慢。

宜建沼气池农户约为全市农村人口的30%左右,对沼气、太阳能利用等新能源建设投入有限,许多农民仍然依靠柴火、煤生火煮饭。

(4)落后农机具能耗偏高。

部分农用耕作机械、渔用机械老化,耗油大,工作效率不高。

2 开展工作,做好节能减排

我市把推进农业节能减排作为发展循环农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规范畜牧养殖场所、推广“四化一园”养殖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耕免少耕技术等,做好农业节能减排工作,主要开展了五方面工作:

(1)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

突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由农业部门会同环保、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负责编制完成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规划,合理布局畜禽禁养、控养、适养区,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搬迁或关闭位于水源保护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近年来,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章江、贡江两河治理,在规划区内及两江上游搬迁了96个养殖场。继续推广“四化一园”生态养猪模式。现全市建有109个生态养猪小区,推广面达65%以上。

(2)注重发展沼气,加快打造生态循环经济。

把农村沼气作为构筑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平台,通过发展农村沼气,解决农民生活用能、清洁农村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目前全市沼气建池累计49.9万个,占全市总农户数的29.88%,使用率提高到85%。发展“猪―沼―果”等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户累计已达45万户。积极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全市共培育“猪沼果”等生态种养模式40多万户,每年推广沼肥种植脐橙、蔬菜等农作物面积40万hm2,利用沼肥喂猪90多万头、养鱼1333hm2。另外,还加快大中型沼气池技术改造,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发挥正常作用。

(3)注重技术提升,努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肥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目前在全市范围内示范覆盖面积37.3万hm2,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大力推广水稻免少耕技术。示范推广“旱育保姆、多用0.5kg种增收50kg粮、水稻免耕(少耕)”等各种技术,减少工序,达到节省增效目的。每年示范推广水稻免少耕技术4万hm2,667m2增收稻谷50kg以上。

大力推广节水技术。采用华南农业大学的红壤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在信丰、南康、寻乌等县大力推广果园基本建设、保水覆盖、节水灌溉、水肥调控和沼液利用。发展脐橙生产综合节水技术4万hm2。

生猪养殖采取“发酵床”零排放技术。降低养猪场污染物排放,提高养殖效益,已在定南、赣县、大余、瑞金等47个规模养猪场开展试验示范。

(4)注重强化监管,严格规范生产投入品。

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量用药,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合理控制施药次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开展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示范“以螨治螨”生物防治脐橙红蜘蛛技术。已在810个果园开展了2667hm2示范,可减少防治红蜘蛛用药3~6次。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近年来综合防治率年可增长2~3个点。科学使用化学肥料。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广种绿肥,积极积造农家肥、土杂肥,推广能适应大面积施用的商品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目前我市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4家。

(5)注重深入钻研,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加快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从199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禁止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还田、建设秸秆气化站、发展秸秆养菌、利用秸秆氨化养羊等研究,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合理确定围网养殖规模。针对多年来于都、崇义、石城等县市形成的围网养殖习惯,将围栏养殖面积与养殖水体面积比例控制在1:50之内,网箱养殖面积与养殖水体面积控制在1:100之内,保持水产业健康发展。另外,加快更新农业机械,加快推广引进节能型现代农机用具。

二、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

加快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

1 提高认识。

节能减排是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农村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强农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和引导,明确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制定农业节能减排的行动目标,加大农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

2 制订规则。

节能减排工作对面的是广大的农村和千家万户的农民。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制度来加强引导、宣传和保障,可以尝试在耕地保护、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利用、商品有机肥等的生产、运输、使用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与奖励,通过政策引导群众节能减排。

3 强化监测。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必须建立一个覆盖面大、项目齐全、观测规范的监测体系。我市已连续多年对一些县、市进行了农田环境布点监测、水稻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在“环保赣江源和保护东江源”活动中也开展了大量农业环境和污染的调查、防治及监测、规划工作。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

4 养成习惯。

积极研发和推广节油、节电、节煤等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及技术。通过一些先进技术的运用,让农民养成运用节肥、节药、节水等技术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大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乡镇企业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5 回收利用。

利于沼气发酵等回收“循环技术”,加大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重点是作物秸秆的利用、畜禽粪便的利用等等,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可持续农业体系。

上一篇:华硕“IT讲师培训计划”助力农村信息化 下一篇:英国航空:CSR需要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