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十一五”期间能源现状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0 12:04:53

黑龙江垦区“十一五”期间能源现状发展对策研究

黑龙江垦区地处高寒地区,能源消费量大,用能水平低,文章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能源消费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黑龙江垦区能源建设取得的经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如何加快黑龙江垦区能源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发展对策。

根据黑龙江垦区 “十一五”前四年,垦区能源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完成目标的83.4%,现就垦区能源发展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一、黑龙江垦区能源消费情况

2009年,垦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464.7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达到1.0108吨标准煤/万元,比上一年下降4.56%。

1、分行业看,农业生产消费能源47.4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10.2%;工业生产能源消费323.5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57.2%;第三产业消费能源57.6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0.2%;居民生活消费能源114.5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 20.2%。

2、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原煤302.6万吨标准煤,占53.5%;电力消费9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6.4%;生物质能源消费51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97%。柴油消费58.3万吨标准煤,占10.3%;汽油消费15.9万吨标准煤,占2.8 %;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逐年增多。

二、黑龙江垦区能源发展取得的成效

2010年是黑龙江垦区完成“十一五”能源规划目标关键的一年。按照年初总局党委制定的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的目标,全局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单位GDP能耗达到1.010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56%,全年预计综合节能37万吨标准煤,节能效益2.9亿元,现在节能减排己经成为企业自觉的行动,九三油脂集团几年来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也从节能减排中获得了效益。2009年仅九三集团天津公司共节约蒸汽费用支出1370万元、节约电费支出257万元、节约水费支出107万元;北大荒米业集团、完达山乳业和建三江发电厂,积极利用稻壳掺烧锅炉,发展势头喜人,稻壳被大量应用到取暖锅炉上,用于居民生活取暖,降低了取暖费用,2009年垦区局部地区出现买不到稻壳的局面,仅此一项节煤就达到25.3万吨标煤。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强力推进农业及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以生物质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推广秸秆能源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太阳能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实施生物质气化、生物质发电及固体成型燃料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奠定了垦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积极推广牡丹江分局海林农场奶牛粪便生产沼气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清洁能源建设稳步发展,又有一批农场居民用上了新能源。2009年,中央新增50亿元沼气工程投资,垦区四项沼气工程共获得500万元资金支持,其中,建三江分局青龙山农场秸秆沼气项目列为农业部第一批16个试点项目之一。工程建成后,将对北方发展秸秆沼气起到引导带动作用。二九一农场第一管理区自筹资金建设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供暖项目已投入运行,可解决管理区120户职工炊事及取暖用能。红兴隆和建三江分局新建2处生物质发电站,总投资5.8亿元,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预计2010年12月即可投入运行。阎家岗等农场建设地源热泵系统3处,年可节约700吨标准煤,新增太阳能用户15000户。

三、黑龙江垦区能源发展发展存在的问题

1、垦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7%,完成总任务的83.4%,要完成五年GDP能耗降低20%的任务, 2010年GDP能耗至少要降低 4.5%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2、节能降耗工作难度较大。按照垦区总体规划到2012年工业经济要占经济总量的40%左右,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耗能总量必然会上升,只有保证经济增幅高于能耗增幅,才能确保垦区“十一五”期间GDP能耗降低20 %目标任务的完成。

3、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进展较慢,项目建设开工迟缓,完成率不高,配套资金不到位。

四、黑龙江垦区能源发展对策研究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新型管理机制

黑龙江垦区已设立能源建设专项基金,形成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并引导分局、农场两级增加能源建设投入。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农场职工投资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职工投资投劳的积极性,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能源项目建设。应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节能设施工程等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农业开发、扶贫攻坚、小城镇建设、“天保工程”以及生态垦区建设重点内容,构建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免有关管理费和规划费,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因地制宜,创建不同技术模式

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点以及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能源技术和建设模式。粮食生产和畜牧业较发达的平原地区重点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户用沼气、太阳房、太阳能畜禽舍等项目建设;山区和半山区重点开展省柴节煤炕连灶、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太阳能畜禽舍、生物质发电、小水电、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在分局局直地区和农场场部地区重点推广“四位一体(日光节能温室、畜禽舍、沼气池、厕所)”、“三位一体(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厕所)”能源生态致富模式,开展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生产节能等项目建设。

3、健全和完善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

应进一步明确各级能源办的主要工作职能,各分局、农场都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充实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区应建立能源技术服务站,并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人员,引进市场机制,自负盈亏,减轻经费负担。但应有扶持政策,如需要为技术员创造办公条件,在营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等。要通过科普之冬、科技大集、科技入户等活动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应不断改善垦区能源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工作条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4、加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坚持持证上岗施工制度,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农场以上能源管理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在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后,方可凭证施工。规模较大的能源建设项目,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秸秆气化、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应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积极推进垦区能源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根据国家《节能法》和将于明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研究制定全垦区的能源建设管理政策。

五、黑龙江垦区2010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为了确保黑龙江垦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5%的目标,2010年垦区单位GDP能耗至少要降低 4.5%,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米业、乳业、油脂等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能源计量工作,建立和完善节约能源奖惩制度,继续推广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锅炉分层燃烧、电机变频调速节电等技术。

2、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型可持续现代化大农业之路。推行深松免耕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碳汇和森林碳汇。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型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大力建设低碳型农垦城镇群,推广建筑节能,推广节能型建筑50万平方米,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1.2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区域供热,取缔小锅炉120台、小烟筒100座,锅炉掺烧生物质,引进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供暖新技术,启动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

3、强力推进新能源使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推广大型沼气、稻壳发电、秸秆气化等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59万吨标准煤,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155万吨。

4、全面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工作,重点实施秸秆能源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农村能源示范项目,奠定垦区发展农村能源的产业基础。

作者简介:佟启玉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能源办 农村能源、节能检测 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

邮编 :150036 电子邮箱:

上一篇:波司登:责任领军 下一篇:京郊秸秆气中焦油检测及有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