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措施

时间:2022-10-04 10:07:04

口腔科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3

随着口腔科机器增加的种类,频繁用于患者口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容易传播乙型、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其危害性越来越受到口腔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在我国目前关于医疗职业危险性的管理监控力度欠缺。医护人员面临着医疗诊治牙病中职业感染传染性病毒和细菌的危险。因此,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和落实医院各项防护措施,才能减少职业引起的危害,达到自身、患者健康的目的。

常见的传染源及传染病

常见的传染源:被病源感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常见的传染病:HBV,HIV,艾滋病,结核病等。

导致感染的因素

损伤:如拔牙过程中牙铤划伤,在工作程序和技能操作中不够熟练,在使用高速钻时支点未找好。

消毒灭菌工作落实不到位:如一些器械用完后消毒液里浸泡不到时,灭菌器械摆放不合理。

防护意识薄弱和防护措施不到位:如缺乏带眼罩的习惯,再给患者用气枪吹时不用戴手套的手放置在气枪周围,使分泌物喷向自己,洗手不认真不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不到位。

口腔医护人员感染的预防

医护人员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环境管理,器械消毒一定要做好,在保护病人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环境管理:口腔科消毒室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且标志明确,划分合理。各诊室均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室配有压力蒸汽灭菌机、塑封机、无菌物品存放柜。诊室消毒,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诊室每日紫外线照射30分,用500mg/L有效氯对工作区域进行擦拭。随时清理痰盂血迹、痰清等。一次性器械的浸泡及毁形。每天更换器械消毒液,并随时进行检测。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1周进行2次总消毒,每日1次空气培养及压力锅的生物检测。

器械消毒:①口腔器械盒的消毒:应推广使用一次性的口腔器械盒,做到1个患者,1个口杯,1包胸巾,1个器械盒,治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必须强调在给患者使用水枪时要套一无菌管,这一问题易被忽视。使用后的器械均应统一销毁。②手机的消毒:常用的手机消毒方法有3种,即压力蒸汽灭菌器、碘酊酒精擦拭消毒和戊二醛浸泡消毒。经相关报道资料获悉:压力蒸汽法消毒手机合格率为80.4%,戊二醛浸泡法合格率为55.9%,而碘酊酒精擦拭合格率为26.2%。按如下步骤操作,既能保证手机的消毒效果,又不减少其使用寿命。手机表面消毒并冲洗管路30秒;上手机清洗油;空转手机,排除多余的废油;用无菌包装袋密封;压力蒸汽灭菌4分;标明灭菌期,有效期后备用。

其他器械的消毒:对口腔科常用的小型器械如车针、扩大针、全部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医生使用后先放于戊二醛消毒容器内,后由专职护士回收清洗,塑封并消毒。牙签、牙铤、充填器使用后先用2000mg/L有效氯制剂浸泡1小时。再用污粉擦洗,用流动清水清洗干净,塑封封好,再用压力蒸汽灭菌清毒。

预防锐器伤害:医护人员在进行牙病诊治中一定要带手套,并且要戴胶手套不要戴检查手套。一次性物品用完后马上放到专放一次性垃圾盒中,不要随手乱放,防止锐器刺伤、割伤、划伤等。如果手上皮肤有损破尽量到伤口基本愈合再工作。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体内抗体情况。

口腔医护人员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被患者使用过得物品刺伤、割伤、划伤该怎样做:用流水冲洗不要用脸盆浸泡,认真洗手,水龙头用脚踏或长臂开关。用消毒液消毒,用75%乙醇或0.5%碘伏擦手,或0.1%洗必泰溶液,0.2%过虑乙酸溶液,含氯消毒液(含有效氯500mg/1000ml)等浸泡。

用消毒液洗手需注意:用消毒液擦手时应涂擦均匀,注意指尖、指缝等不易擦到的部位。擦手后任其自干。用消毒液泡手至少1分钟以上,新洁而灭浸泡必须3分钟以上。消毒液应按固定浓度配制,每日或半日更换,浸泡盆应预洗干净。用消毒液洗手前应先将手上肥皂冲洗干净。等手干燥后,再使用消毒剂。如果伤口比较大应按外科清创处理。

上一篇:妇科疾病的宫腔镜检查82例分析 下一篇:加强医疗质量全程控制,推进医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