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的宫腔镜检查82例分析

时间:2022-07-09 07:19:01

妇科疾病的宫腔镜检查82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19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9月82例妇科病患者,年龄23~66岁,平均36.6岁。其中不孕10例(原发不孕3例,继发不孕7例),子宫出血51例,子宫肌瘤13例,子宫畸形3例,闭经3例,疑宫内残余环2例。手术在月经干净后10天内,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在出血减少期进行。

方法:选用奥林巴斯直管硬性宫腔检查镜、冷光源、电视成像系统、奥林巴斯液体膨宫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2%利多卡因棉签插入宫颈管内或宫旁3、9点神经阻滞麻醉,对绝经多年或极度恐惧、疼痛剧烈者采用度非静脉全身麻醉。将宫腔镜置入宫颈口,从颈管开始观察宫颈内口形态,宫颈管有无异常,进入宫腔,顺序观察宫腔的前壁、左侧子宫角、左输卵管口、后壁、右侧子宫角、右输卵管口,而后子宫底,发现异常部位后再进一步观察局部,检查完毕逐步退出镜子,边退边再观察宫腔及颈管结构,以免漏诊。有子宫内膜异常变化、内膜息肉等情况取内膜送病理检查。检查过程中用生理盐水做膨宫介质,宫腔压力维持在90~110mmHg,检查操作时间5~15分钟。

术中情况:术中6例患者恶心、下腹坠胀、疼痛,勉强配合检查,1例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改用静麻完成操作,2例宫口太松,宫颈较短,无法钳闭宫颈外口,子宫膨胀不全,影响检查结果。余患者均能配合,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术中术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36例,子宫内膜增生18例,子宫内膜炎7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宫腔粘连3例,其中包括宫颈管粘连1例,胚胎组织残留4例,子宫纵隔畸形2例,绝经后节育器嵌顿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至癌变3例。送病理组织检查71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7.7%。

讨 论

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时,无法判定是否有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若有子宫肌瘤而宫腔线不明显时,则很难确定肌瘤的位置及来源,即肌瘤位于哪侧壁,是属肌壁间型还是黏膜下型,因此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的诊断中不具特征性,而宫腔镜检查可一目了然,联合B超检查还可确定肌壁间肌瘤的内突程度,以确定肌瘤的切除方式,本文资料也显示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畸形等均为宫腔镜所明确诊断。

以往诊刮都是盲视手术,仅凭术者的经验和感觉进行,很容易发生漏诊,特别是质地柔软的息肉或是腺瘤型息肉往往刮不到,对局限性病灶也不能准确定位,从而造成漏诊。本文资料10例子宫出血患者反复刮宫未发现异常,其中1例1年内连续刮宫3次,病理报告均为内膜增生,以“功血”治疗无效,后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并住院手术,在术中得以证实。25例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后经宫腔镜证实为内膜息肉者,行全面刮宫后再置镜发现部分息肉仍完整存在,部分残存少量根蒂,前者经住院手术电切后病理证实为腺瘤型息肉,后者追踪随访2~3年内息肉复发,不得已住院电切。

尽管宫腔镜被誉为“微创手术”,但其检查时的痛苦仍使许多患者望而生畏,而且扩宫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仍为其检查操作带来不便,因此为减少检查时的痛苦,使患者在术中合作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笔者用宫颈管表面麻醉或加用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使宫颈松弛软化,对极度恐惧者使用静脉麻醉,都起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合作性。

虽然宫腔镜检查的准确率极高,但单纯宫腔镜检查只能窥视宫腔内表面,对子宫内病变的性质、输卵管的状况、宫腔外盆腔情况均无法断定。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后必须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准确诊断,超声及腹腔镜检查同时可除外输卵管、卵巢等盆腔疾患,为宫腔镜不能完全替代。超声及宫腹腔镜联合应用,三者相辅相成,较好地发挥了宫腔镜与腹腔镜的优势,拓宽了内镜手术诊治的范围和种类,不仅便于综合使用微创治疗手段,而且不增加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是诊治妇科疾患尤其是不孕症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白蛋白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护理观察 下一篇:口腔科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