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时间:2022-10-04 10:03:14

浅析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摘 要: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属于古代诗文阅读范畴。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关键词: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步骤 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是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情感的手段和钥匙,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呢?我们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梳理知识,加强积累

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表达技巧知识系统,累计鉴赏术语,让学生学有所知,我们必须对表达技巧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了解表达技巧的有关常识。表达技巧可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类。表达方式包括抒情、描写、记述、议论,说明不常用。其中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抒情方式多种多样,由此派生的表达技巧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描法有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等。

二、讨论辨析,明确概念

如:辨析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表达方式中的三种抒情方式。首先通过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进行讨论辨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接着师生归纳三种抒情方式的异同之处: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都是间接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于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非物品),“情”分别指喜怒哀乐的情绪和热爱、赞美等感情(非思想)。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物”指景物、物品等事物,“志”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能给人带来视听感官的愉悦,托物言志却能让人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借景抒情的“景”为纯粹的自然景物或约定俗成的抒情对象,而融情于景的“景”却具有浓郁的主观情感色彩。

再如辨析对比、衬托、烘托三种表达技巧,为了充分独立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思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辨析三者的不同之处:

1.指出诗句的表达技巧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

2.讨论探究

3.点拨归纳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明显。衬托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用近似条件衬托主体事物是正衬,用事物的对应条件衬托主体事物是反衬,衬托双方有主次之分。(两显)

三、例题解析,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受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让学生通过例题解析,掌握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1.出示例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局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分析作答

第一步:找景物(青苔红树雨月);找关键词:“愁”“远书”“归梦”;提示愁的内容是思念故乡和亲人。

第二步:分析景物特点(“青苔”和“红树”在雨中寥落,在月中含愁,凄清冷寂)。

第三步:分析情感(情感特点:孤独冷清。情感内容:思念家乡和亲人)。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最大的特点是融情于景。(步骤一:点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了客观景物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二:具体指出景物特点)表达了悲哀、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三:具体指出抒发的情感)。

3.总结方法

①题目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②答题要领:

第一步: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结构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达方式、章法结构角度,还是兼而有之进行鉴赏,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是什么)

第二步: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怎么样)

第三步: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兴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为什么)

③解题格式: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趣)

四、习题训练,拓展延伸

针对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的重点和难点设立两道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反馈,查缺补漏,掌握运用答题技巧,让学生学有所获。

第一题:分析以下两首诗的表达技巧。

(1)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静拳,船尾跳鱼拨剌鸣。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二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训练题切中考点,多方训练,让学生学有所获,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高考中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使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能,学有所用。

上一篇:关于事业单位基建并账有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汇款退回业务会计处理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