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课桌边

时间:2022-09-22 09:18:31

春风又绿课桌边

摘 要: 新一轮课改如一缕春风吹拂着冰封的教学大地,阵阵暖流唤醒了枯萎的教学观念,尘封多年不变的模式开始融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千古真谛敲击着教者的顽固灵魂,“先教后学”还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如何导学是新课改的前提,如何编写导学案更是师者课前设计的重点,有必要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 导学案 先教后学 目标确立 成果展示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将近一年时间,从2013年到宁海西店中学学习,到尝试落实,进而自觉深化,导学案的使用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怎样学,学得怎样,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师口头布置的预习内容缺乏条理性,无疑会影响预习效果,同时教师不能检查学习效果。所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先学”中,学习任务的布置就起关键作用。现我就在导学案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实际问题与各位教育同行商榷和交流,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制作高效的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制定:明确目标,指明方向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制作导学案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既钻深吃透教材,又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导学案目标与教案目标有很大的区别,导学案的目标具体明确,让学生有的放矢,收效颇大,从字到词到句,以及欣赏、理解等都能达到目标。

二、导学案的学前准备:利用工具,扫清障碍

学前准备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读音,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师介绍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这篇课文的背景资料。字词的理解与掌握,既能让学生积累词汇,又能为学生顺利阅读课文扫清障碍。介绍文学常识及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明确知识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当然,安排资料的形式可以有所不同。如《皇帝的新装》,学生在小学就阅读过安徒生的很多作品,可以填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郭沫若诗两首》,学生对郭沫若比较陌生,在文学常识方面,教师可全面介绍查阅的工具,让学生主动了解。

三、导学案的编排顺序: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明确学习过程,即告诉学生如何学习这篇课文。既要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又要告诉学生学习方法。

在课文理解难易程度的安排上要先易后难,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的题目放在前面,难点问题放在后面,这样学生才不会一开始就失去信心,才能够走一步再走一步地做学习单。如果一开始就遇到拦路虎,很多学生就没自信再做下去了,导学案就失去了意义。

导学案的难度梯度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吃好带头的,吃饱后来的,留足找不到吃的。

四、导学案外疑问区域:生生合作,师生共研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有一些见解和看法,或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老师又不能帮助解答,所以在导学案上要留下学习疑问区让老师了解学生现存的问题,以解答或借鉴。

生生合作是新课改中的重要环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对于导学案外的问题,老师可以启发学习方法或提供相关知识。如《金色花》学习单的制作中,我把“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作为最后一个问题,在问题后面,我附上结合课文对金色花的注释,供同学间讨论完成。如在制作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的学习单中,在问到“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后,我附上想象和联想的定义,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想象和联想,并能运用,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五、导学案中的资料拓展:立足课本,放眼社会

学习拓展资料是学生学了课文以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训练。资料应根据课文主题、作者、文体等相关内容或知识点来选。既能丰富学生的阅读,又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金色花》一文的学习单中,根据课文歌颂母爱的主题,我选了《母爱是绿色的》这篇语段阅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母爱。

对于文言文、诗歌、优美的散文,除了导学案上注明学生至少读几遍,语文教学要注重对课文的朗读外,尤其对课外文言文与诗歌的阅读欣赏更要提出目标。七年级学生很少接触过文言文,刚开始学的几篇文言文可以在导学案上划好朗读节奏符号,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帮助其利用注解等工具书自学。当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学习单。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制作过程中的思考,要想让导学案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不断地思考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郑金渊.教育通论.

[2]钱在森.教育经验总结的原理和方法.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4]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

上一篇:独立审计舞弊与审计监管的进化博弈分析 下一篇:浅谈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