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活着,就“过年”了――

时间:2022-10-04 09:51:55

走失了冬天的济南:风花雪月全是奢侈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老舍一篇《济南的冬天》把济南的雪写得诗意盎然。然而2014的济南,没有雪。2015年1月25日,济南才迎来一年多的第一场雪,雪花轻轻在济南的上空挥了一挥衣袖,飘然而去,连地上的一把微尘也没没过……山东世博华创动漫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华只好领着孩子去哈尔滨高价看了一场雪花,山东婴贝儿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燕则长途去山西一睹了冰封景象。

其实不止是雪,还有空气,还有水,还有绿色。环保部公布的2014年城市空气质量“红黑榜”,济南名列其中,其中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156天,比平均水平少85天。

出门即是雾霾,喝一口水需要警惕污染指数,吃一口食物谨防地沟油,感受一下迎风而过撞上的全是堵车,一朵花、一棵草、一只水果里都有药物污染的陷阱。

根据日本全国农业合作社协会联盟的数据,2014中国从日本进口160吨大米,比2013年增长了两倍之多,这样的趋势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本国农产品安全的信心下降。

中国环保部2014年4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16.1%的土壤受到污染。部分地区有农民拒绝食用自己种植的稻米。含镉大米曝光后,一些中国消费者开始把国外大米作为便宜安全的替代品。

除了大米,电饭煲也成为国人去日本旅游竞相争抢的商品。据报道,日本大阪关西机场由于礼品店中的电饭煲狂卖,导致飞机起飞延误,机场非常烦恼。买家几乎都是中国人。

手工我们落没,我们去法国买高级定制,购买刺绣、皮具;设计和工匠我们缺失了,我们去意大利购高档家具;中医、中药我们不再纯正了,我们去韩国购买汉方产品;创新,我们难以驱动了,我们去西方学习思想哲学、文化精神、艺术设计……这些年,我们仿佛富了,有钱了,奢侈品消费全世界第一,人人有LV,有豪车,喝红酒,我们的GDP飞速增长……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走失的自己:人也不再奢侈,我们变得没价值

伴随着自然风光的消失,我们消失的还有自我的价值。

我们没文化了。我们不懂奢侈。人的追求和精神理想也成为奢侈。

文化即是价值观,我们不在乎创造的价值,追求的价值。所有的创造统统和利益捆绑在一起,那我们作为人的奢侈在哪里?

王尔德曾有最著名的诗句,“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在戏院做过马夫,他的背上挨过一个演员的马鞭;杰克・伦敦的生活也很悲惨,他也是一个可怜虫,忍饥挨饿,衣衫褴褛,居无定所,差不多是他早期生活的真实写照……

反观当下,我们身着奢侈名牌、项目投资、打算深造、住更大的住房、出国旅游,我们却并不敬重所有美好又精致的细节,尊重自然和他人的生存,我们只是一具具为衣服包裹的身体,被食物塞满的躯壳,被房子住进去的肉块……

从瑞士钟表匠精确到千分之一的一个零件到狱中写作的杰克・伦敦,热爱和追求才是精品诞生的唯一原因。不是我们的国家制造不出奢侈品,而是我们对为人失去了应有的尊重,所有的奢侈无不在艰难中对自己的尊严和追求的确定中诞生,所有的文学、艺术、制造无不为了快乐和追求而抒发。

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才会去寻找最初的出发,我们寻找原本的食物,从前的天空,最舒适的布衣,我们还应该去寻找最初的灵魂。我们的文化,文明,精神灵魂才是最大的奢侈,文化灵魂从来直指本心。

(本专题6-15页)

■奢侈的轮回・新闻背景

当日用品成为一种奢侈

两千年前,鉴真东渡。自此,从文化到技术,文字、书籍、儒教文化以及农业、建筑,日本全盘吸收并保存继承了汉文化中精髓的部分。

一百年前,中国的医食禅茶文化传播地球。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上用中国元素表达基督山宴会的极尽奢华:海鲜均来自广州港,餐具全部是精美的中国瓷器,花纹令没见过世面的法国人赞叹不已。

三十年前至今,我们要向日本学习香道、茶道;选用韩国的汉方化妆品;到欧洲购买手工定制的服装和包袋。

奢侈是一场轮回。我们如今着迷不已的,正是自己丢失或没有守住的汉文化精髓。

许诺

日产电饭煲抢购记:

一只马桶里的学问

最近,一只日本的马桶盖被财经作家吴晓波捧红了。

吴晓波在《去日本买一只马桶盖》里提到,这款马桶盖价格不菲,即使享受8%的消费税减免,售价也在2000元左右。中国人爱它的杀菌、除臭及瞬间加热功能,更爱的是它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免税店的日本营业员用难掩喜悦的神情和拗口的汉语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卖断货。”

同样被抢购的还有:吹风机,据说采用纳米水离子技术,吹过头发蓬松顺滑;陶瓷菜刀的耐磨程度是普通钢刀的60倍;以及电动牙刷,最新款采用LED超声波技术,重量比德国的布朗轻一半,刷毛更柔顺,适合亚洲人口腔使用。

早几年,日本大街上常见拎着电饭煲的中国游客,据说这种电饭煲煮饭粒粒晶莹不粘锅。而中国电饭煲旗舰品牌美的的工程师曾很实诚的表示,日本电饭煲的内胆在材料上有很大创新,“有时候我们去日本,领导也会悄悄地让我们拎一两只回来”,而中国还没有找到能够达到同样效果的材质和技术。

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眼里,日本马桶盖的疯抢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深渊。近三十年来,追求高速发展和GDP的中国制造业实现了规模效益和批量式生产,它们擅长“逆向思维”,能够快速复制最先进的产品,但中国人的“创新”至今仍然披覆着“山寨”的名头。

而在更早的历史中,日本文化从石器时代起就不断汲取汉文化的影响,从文化到技术,文字、书籍、儒教文化以及农业、建筑等方面均全盘吸收并保存继承了汉文化中精髓的部分。

“可以说日本人恪守中国学问准则的程度几乎天下第一。”郁达夫曾在文章里评价,很多中国古籍的保存和整理都得益于他们。目前,大部分日本人几乎都会汉字书法,将宋代茶道介入日常生活,中医药发展出自己的体系,服装饮食更是保留着汉文化遗风,中国目前的香道、花道反而常常前往观摩学习。

从中药材到日本大米:

失传的汉文化

据了解,工业化使中国的土壤和水资源收到严重污染。中国环保部一份最新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有16.1%的土壤受到污染,这直接影响了种植作物的质量。2013年5月,广东抽样检查的大米中有44%铬含量超标,许多农民已经不再食用自家种植的大米。

含铬大米曝光后,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寻找日常所需的大米。中国最好的大米产自黑龙江五常,每斤约6元。泰国大米粒长味香,一款5千克的泰国香米在一号店售价129元。要求更高的则想办法购买日本大米,在日本住友商事集团旗下网上超市“品店”上的售价为每公斤74元。根据淘宝网数据,还有人花了1499元买入5公斤大米。这其实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如果不想因为质量问题造成身体健康的损伤,只能任由价值规律瓜分钱包,忍受经济上的损失。

2012年,复旦硕士生吴恒了《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与《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两篇报告。依照报告,中国的食品安全严重区已经从2004年的4个省增加到2011年的11个省,一般性的食品安全估计遍布全国。他收集了2749篇揭开食品安全秘密的新闻报道,总结出国内牛奶超过20种的添加激素,3亿严重水污染。

由此,吴恒得出了一种略带修辞的事实结论:中国人正在“易粪相食”,意思是每种食品的生产者都清楚自己制作的食品是垃圾,因此从来不吃,长此以往,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

(下转第8页)

上一篇:“鲁雁”带你去饕餮 下一篇:浅谈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几点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