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确定性中的金融风险防范

时间:2022-10-04 08:18:11

经济不确定性中的金融风险防范

银行风险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等外部环境的持续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光伏、钢铁、造船为代表的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银行的信贷资产和行业风险受到较大挑战。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受外部冲击较大的特点相比,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西南内陆腹地,属于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全市经济更多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国内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

上半年,宜宾市以食品、能源、化工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和支柱企业受到严重冲击,银行业机构信贷的行业风险增大,但宜宾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各项经营指标向好。究其原因,和当前中央持续坚持强农惠农、工业反哺农业的系列政策,以及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和小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的宏观基本面向好有关;同时也与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和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有关。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宜宾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呈现出较强的抗周期性特征,经营态势平稳。

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和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基础

宜宾市10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以当地区县经济为依托,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坚持贷款投向分散化,既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自身经营效益也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县域产业转移升级、产业链整合、县域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也在加快,客观上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县域产业的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加强和当地政府的协调和对接,在信贷政策许可的基础上积极介入当地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0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份额占到了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辖内机构始终按照信贷分散原则,坚决降低信贷资金的行业集中、客户集中。上半年,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集中度指标全部达标。同时,针对县域经济的大额资金需求,由省联社办事处出面组织以社(银)团贷款方式给予解决。

加强改革创新是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是体制创新。自2009年宜宾市启动以县域为单位的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工作以来,全省第一家和第三家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先后在宜宾市挂牌成立。农商行改革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更加完善,股权结构更加优化,资本实力更加雄厚。

二是机制创新。宜宾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打造流程银行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搭建稳健有效的组织架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以前台营销服务更加完善、风险控制严密、后台保障支撑更加有力为特点的经营机制基本建立。

三是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农村市场传统种植、养殖业需求逐步减少,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农业龙头企业、仓储物流业和农村消费信贷需求逐步增加的市场变化,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切实按照“三大工程”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发新产品。例如,开展以林权为质押的贷款业务,推出公司+农户(1+N)的信贷产品、开发以专业合作组织会员成立的互助组织或会员联保小组为依托的保证类贷款产品,开发以土地流转中的“收益权”、“经营权”等权利为质押方式的贷款产品。同时,大力推进以自助银行、电子银行、POS机、EPOS设备为主的渠道建设,建立城区—郊区—镇乡—村社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的自助服务网络。

以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为契机,提高贷款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一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传统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管理较为熟悉,通过多年来风险管理的实践,初步建立了信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方法。但是,对非信贷资产,特别是表外业务、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领域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和风险控制手段,市场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以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为基础,针对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建立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全风险管理的架构和流程机制。

二是提高贷款风险分类的准确性。鉴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小而广”的风险特征,在贷款风险定性的准确性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严格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认定,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三是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从宜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增长水平看,存款增速远远高于贷款增速,客观上形成了较大的存差,增加了资金运用的压力。重点需要关注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银保合作等金融同业业务的风险,筑严影子银行关联业务风险防火墙,防范各类影子银行风险传递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同时,严防民间融资风险传染,加强客户资金的流向监控,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严厉查处员工参与社会融资和非法集资的行为。

上一篇:流程建设撬动管理模式变革 下一篇:与小微企业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