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构建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4 08:15:20

试论“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构建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从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监控模式中的“情感过滤假设”出发,指出英语教学中应注重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努力通过一系列手段优化课堂气氛,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克拉申 情感过滤 动机 课堂气氛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但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却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尽管教师在一堂课里教授的内容对每个学生来说完全相同,方法也一致,而学生的掌握情况却大相径庭,参差不齐。因此,教好英语,前提是要了解学生,了解课堂上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一些研究者揭示了众多影响学习的因素,譬如母语迁移、认知方式、元认知、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情感因素、性格特征、语言学能、文化因素、学习环境、语言输入与输出、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不一而足,研究哪一方面的便强调那一方面的重要性,令人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本文中,笔者根据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设”和自己的实践谈谈“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0世纪70年代末克拉申提出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输入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输入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根据这个假设,语言输入话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学习者只要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只要能够听懂对方的话语,语言即可习得。克拉申把学习者现有的第二语言水平定为“i”,把学习者将要达到的更高一级的语言水平称为“i+1”,“i”和“i+1”之间的差距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所在。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i+1”学习者为了听懂新输入的语言材料,会求助于以前的知识经验或利用语境、上下文等进行判断。通过努力,学习者理解了语言输入中“难以理解的成分”,从而使语言习得取得进步。克拉申的输入假设重视学习者理解输入材料时所获得的较高一级的语言形式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的有无和深浅与学习者的情感密切相关,决定着语言习得是否成功。由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1982)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习得才会产生。他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份全部运用在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Krashen,1985),即缺乏自信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以致于学习者在交际中不能自如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排列组合。情感过滤为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而其中自我形象(self-concept)值得特别关注。自我形象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和意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会尽力维护自我形象,因而形成一道看不见但具有保护性能的心理屏障。动机、态度、自信等情感因素是否产生积极的作用,取决于人们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外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可以称之为外语学习自我形象。一位外语学习自我形象不佳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大可能有强烈的外语学习动机和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反,良好的自我形象,能够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效。所以说情感之所以重要,只因它是学习的发动机,再好的机器,若不发动起来,便是一堆废物。情感的作用若发挥得好,可以启动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将“情感过滤假设”应用到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则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将学生的“情感过滤”降到最低,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学优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学困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s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Schumann,J. The piginization process:a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y,Mass.:Newbury House. 1978.

[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上一篇:巧用“Project”教学板块 优化合作学习 下一篇:英文歌曲与英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