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间:2022-10-04 08:00:08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在当前教育领域中,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中前提下,对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本文从当前高校教师专业现状进行分析,为促使高校教师专业成长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高校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62(2012)08(a)-0019-01

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在当前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日益受重视的情况影响之下,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将直接关系到了对学生的培养。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水平、道德修养以及教师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定义

教师专业的成长具体指的是教师专业地位与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改进。

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还代表了一个教育专业的工作者通过专业组织进行专业的训练,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对专业道德的掌握,最终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在中国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过职前教育、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以及入职后的培养与训练。只是当前,在各大高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实际教育工作中,过于僵硬、公式化的管理,人际关系的激烈竞争,都使得高校限制了高校教师的自由发展。因此为提升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和教育水平,有必要对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2 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现状

学校规章制度对高校教师的规范与约束,使得高校教师与原有的职业类型发生了转变,有自主创新被改造成被动执行。

当前,在高校中,因为僵硬的管理制度,也严重的影响了高校教师们的生存状态,挫败、压抑、消极、失落成为大多数高校教师们的常态。使其仍旧没有从打工者中出来,另一方面在市场法则的影响下,成为知识的销售者,传统中所产生的职业认同感受与现实发生了冲突。往往造成高校教师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不愿意去主动为教学进行探讨和改进。

如今高校教师的心境中普遍是受教学归因的偏差表征与偏差的负效应影响。高校教师在工作中缺乏动力,高校中的制度规范限制了教师的志向,而教师为了考评与教学目标,工作中极容易对教学产生厌倦的心理,从长远来说,这种不良心理的定势,并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高校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的依恋与认知,以及工作中的投入度、教师规范的内化度越来越低。多数高校教师在面的自己专业发展、师生关系以及同事关系中,都有着极大的压力,久而久之使得高校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同时,情绪已经影响到了高校教师的职业态度,使得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思维过于僵化,缺乏挑战和探索研究的意识。

3 如何改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3.1 重视和谐校园文化的营造,为高校教师构建合作文化

在师生的教学、科研以及生活工作中所创造出的就是校园文化,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之中,高校教师才能够拥有归属感,这样学校也才能够给教师家的温馨感觉,最终能够让高校教师获得心理安全感。同样高校的和谐文化打造的工作环境中,也能够让教师内在的产生一种专业满足感。 在高校中,要针对教师内在因素结合外部条件,同时针对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效的构建高校教师的合奏文化。这种合作文化不仅能够满足高校教师的物质需求,同样也能够对精神世界进行充实。

3.2 对高校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和配需,提高高校教9币的主动性

对高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得教师的决策参与权得到了提高,公平感得到提升。同时,在学术与专业中给高校教师提供较大的自。激发和促使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动力,使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得到增强。

这就需要高校将竞争气氛进行淡化,将管理重心降低,提高自律机制,此外还要晚上教师的考评制度,对量化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总之,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3 对归因范式进行理性引导

首先这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引导,而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发展性、积极性以及客观性。此外,在高校教育改革中药让高校教师充分的认识到,教学与教育活动不仅是奉献,也是一种对自我生命价值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过程。此外,在对高校教师的培训中,对归因技术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理性的分型进行归纳,而另一个方法则是重视高校学生们的意见反馈。

3.4 对高校教师的心理进行挖掘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职业动机

对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具有充足的内部心理状态与动力,而能够使高校教师心理满足的诱因则往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要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激发出来,培养积极主动的心理取向,对高校教师的自我和反思进行强调,促使高校教师的认知与情感结合。

4 总结

在高校教育中,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提高和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十分的必要性。而就当前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所存在的现状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枚,《从事反教育到教师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