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语境的创设(上)

时间:2022-10-04 07:01:37

高中文言文语境的创设(上)

摘要:古诗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但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和运用的机率比较低。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形成文言阅读能力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课堂教学手段和环境多方面的限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改变现状还缺乏办法和手段。因此,我们应创设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相交融的学习语境。

关键词:文言文语境;“文”与“言”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背景:文言文教学是所有体例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方式,即灌输式教学影响最深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之前,文言文教学由于特定原因,导致大多数教师都倾向于以串讲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

学科特点: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障碍。文言常识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因此,文言文教学主要做了三方面的调整:1.使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2.减少文言常识教学的比重,给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留足时间。3.化串讲为诵读,培养学生诵读优秀文言文的习惯。

教学困惑:传统文言文的教学常出现“学生累、教师苦、进程慢、效率低”的现象,付出与收获常常不成正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少文言文教学语境。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即注重古代汉语知识教学,却忽视了文章的体悟和文化的传承。通假字、实词意义、虚词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成了教学的全部甚至是唯一,至于文言文的内容则被摆在了文言教学中的次要位置,那么如何才能走出当前这一误区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对古汉语知识的实在掌握,又要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真切感悟和文化意蕴的自然熏陶。“言”和“文”这两个要素在文言文教学中如同一面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而这一和谐的产生,需要文言文语境的创设。

二、分析条件确立目标

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摆脱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局面,创设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相交融的学习语境,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真正走近文言文的文本,知人论文,以作者为基点,进行发展性拓展。在串讲时要渗透作者的思想及古文内容所影射的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其次,在诵读中积累知识,培养语感,获得熏陶,初读疏通语言,熟读感知文本,品读体味文化。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探求“文”与“言”的交融,如通过改写文体、诗体来享受玩味的乐趣;或按作者意思进行原文续写。

三、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

实施对象:高一年级

目标与措施: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并搜集教师在文言文中的困惑。

感受: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和相关资料的搜集,笔者发现了当前文言文教学的漏洞,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文言文教学中的“文”与“言”有效地结合是笔者目前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

实施对象:高一年级

目标与措施:要想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首先从古汉语字词入手,例如细说汉字部首,通过参考一些资料并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更了解这些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感受: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中一词多义的积累,一直都是学生最易混淆的知识点,如能和字形字音有效地结合,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文言词语的讲解中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

实施对象:高二年级

目标与措施:继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对相关作家和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做到在相关的语境中阅读文言文。

感受: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注意对古汉语字词的探究,还应该知人论世,例如可以通过对苏轼专题的学习,让学生对其人其文有所了解。

第四阶段

实施对象:高二年级

目标与措施:对文言文背诵的考察,文言文知识的落实与小结。营造文言文学习中“言”的语境。

感受:通过分组背诵评比的方式,提高文言文背诵的效率,并能增学生对文义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五阶段

实施对象:高二年级

目标与措施:巩固文言知识,增强对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把握,同时学会通过所了解的文言文语境揣测陌生词的含义。

感受:面对日益临近的会考,文言文的复习教学将会继续关注对文言文语境的创设。通过学生自己拟题和互评互改的训练,进一步落实考点,加强学生的实战训练。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让学生的疑点难点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予以解决。

第六阶段

实施对象:高三年级。

目标措施:根据高考大纲对文言文掌握的要求,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熟悉考纲,掌握考点,从容应试。

感受:回归课本,在已有的基础以上,把握考点,进行专项训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四、高三文言文复习的策略及行动

(一)策略的形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部分:

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2.阅读浅显文言文,能通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四中学】

上一篇:实实在在的“三观” 下一篇:向行业精英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