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检查和医疗的危害

时间:2022-10-04 06:00:32

过度检查和医疗的危害

如今,过度医疗已经让人们深感担忧。界定过度医疗尽管有一定的难度和相当的复杂性,但也并非不可能。美国医学会对过度医疗下了一个很简单的定义:过度医疗是指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然而,考虑到过度医疗还会对患者造成雪上加霜的危害,对过度医疗应当定义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从事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滥用和浪费医疗资源并可能进一步危害患者的疾病检查和诊治行为。

过度检查和治疗的泛滥

从时间先后来说,先是有过度检查,才有后面的过度诊断和治疗。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现象,甚至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也存在过度检查和治疗的现象,只不过,这一领域中的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比其他医学领域更隐蔽而已。尽管中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并不比美国普遍和发达,但中国心理领域中的过度检查和治疗却比美国要严重。

美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有一个规则,是在对咨询者的对话访谈难以做出判断或诊断时,才会让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量表的测试。但是,目前在中国,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对前来求助的心理咨询者一开始就给予多种心理测量表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所得的数据把咨询者诊断为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病等,这正是过度检查的表现。最为严重的是,专家会把一些神经症说成是人格障碍,而把一些人格障碍判断为精神疾病,然后便是顺理成章的过度治疗。

心理和精神疾病领域的这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除了会让医方获得巨额利润外,还会让求助者陷入真正的心理危机,让一些人认为自己确实有心理疾病,而且确信对自己的治疗会持续很久,同时,也让一些人万念俱灰,抑郁终生,没病也会折腾出病来。

美国纽约犹太医疗系统首席医生洛伦斯·史密斯指出:“过度检查和医疗是美国医学最严重的危机。”作为对史密斯判断的验证,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和美国医师学会等9个医学组织提出,目前在医学领域,有45种一般人根本就不需要的检查和治疗,其中包括:对一般疾病的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第一次做肠镜检查后,10年内一再做的检查;大多数背痛者的初期X光检查;为没有心脏病症状的患者在初步评估时做运动心电图检查(出现高危迹象另当别论);为21岁以下妇女或动过非癌症疾病子宫切除手术的妇女做宫颈涂片检查;为初期乳腺癌患者或轻度前列腺癌患者做骨骼扫描检查;为来日无多的洗肾患者经常做癌症检查等。

预防医学的误解和异化

今天,为什么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会在全球泛滥?有几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医疗专业拼命追求利润和赚钱,二是对预防医学的误解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或异化,三是对高科技的盲目崇拜。在美国甚至有人提出,现在泛滥成灾的过度医疗的账要算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身上。

1972年~1974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提出了预防保健的政策,支持保健机构对癌症和重大疾病的预防政策。他曾经表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重视预防保健的(医疗)系统。”其实,中医在漫长的历史中也一直秉持预防医学的观念,认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尼克松提出的预防医学政策的本义是通过健康教育,把健康的生活方式传输给公众,依靠健康饮食、体育运动、不吸烟和不酗酒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起到治未病的作用。但是,这种真正的预防医学的观念却被误解和异化了,演变成了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概念,而在行动上则是依赖各种高科技检查和治疗手段。这种对预防医学的异化实际上也就是把正常人当作病人来对待,因为早期诊断的基本策略是鼓励健康人去做检查,以此确定他们是不是真没病。显然,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挑毛病的结果是,几乎所有健康人都可以挑出一大堆毛病来,因此许多正常人也就有病了。

过去,人们就医是因为生了病,现在有相当多的人就医是因为想保持健康,而看医生的结果就是得知自己本来是健康的却有了病。怎么办呢?于是过度治疗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吃药、注射,甚至手术,以及后来无休止的定期复查,再吃药和注射等,这也让医院和药物企业赚得钵满盆溢。

技术崇拜和赚钱同时并举

过度医疗,尤其是过度检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技术的崇拜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生活,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先进、更细致、更灵敏和更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技术与设备。

抗生素、微创外科、器官移植、辅助生育技术、基因疗法、干细胞治疗等医疗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X光、超声波、心电图、核磁共振成像、CT、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心脏除颤器等,也成为今天人们检查和治疗疾病的常见技术和设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查、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原以为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科学至上论”更深入医疗专业者的内心,甚至迷信尖端技术可以检查和治疗一切疾病。一些医生认为,在现阶段,只要采用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就可以查出和治好疾病,而现在治疗不好疾病只是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或者说还没有采用更好的技术和设备。

有的医生自称近10年都没戴过听诊器,还有的医生称CT和造影就像是日光灯,听诊器就像是煤油灯。为什么要抛弃日光灯,回到煤油灯的时代?专业人员喜欢采用高新技术不仅导致了过度检查和治疗,而且还造成了看病日益昂贵的局面。

现在,利用高新技术的过度检查和治疗已经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以心脏除颤器为例,美国每年有大约10万人接受除颤器手术,但是一些心脏病患者根本不需要植入这样的设备,因为这项技术对9成心律失常者没有效果。无谓的手术不但让患者多花费3.5万美元的手术费,甚至可能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研究人员查阅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美国1227家医院接受除颤器手术的111707名患者的情况,试图了解医生是否遵守专业委员会对安装心脏除颤器的指导原则。结果发现,超过2.5万名患者的情况不符合指导原则,即没有必要安装除颤器,占受调查患者的22.5%。这些患者大多介于64~68岁;而且令人不解的是,黑人和西班牙人在非必要情况下安装了除颤器的人数要多于白人。在有的医疗中心,有超过40%的这类手术都不符合指导原则。

在中国,现在癌症检查和治疗同样让患者背负沉重负担。北京肿瘤医院一项统计资料表明,20年前,胃癌诊断通过纤维胃镜、常规活检病理检查等只需440元,而现在基础检查就需要2830元,如果使用核磁共振等高端检查技术,花费还需增加数千元。癌症治疗费用上升更快,例如,胃癌化疗从20年前每人次平均1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50元。

危害和出路

过度检查和治疗的后果有三种。一是公众医疗费用巨增,但医疗效果并没有改善;二是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加重病情;三是增加人们的心理负担。

第一种后果可以胃癌诊断和治疗为例。即便今天增加了核磁共振等高端检查技术和使用更好的化疗药物,也没有带来胃癌5年生存率的提高。有研究显示,1975年~1980年,Ⅲ期~Ⅳ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是43.2%,1991年~2000年是41.1%。

过度检查和治疗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也已经有大量的事例加以证明了,有的前列腺炎患者因过度治疗造成坏死就是典型例子,这其实对患者造成了终身的身心伤害。而且,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调查表明,癌症患者约有1/3是死于过度治疗,而非死于癌症本身。

过度检查和治疗对人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如果不对一些人过度检查和诊断,除了不会导致过度治疗外,也不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例如,在癌症普查上,由于用显微镜看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将很多人诊断为癌症,结果便对他们和其家庭造成过多的心理压力,至少让他们处于治与不治的两难选择中,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这种伤害在某些时候甚至大于癌症本身的危害。

显然,现在必须尽快纠正过度检查和治疗,基本办法有两个:一是提高检查门槛,二是停止不必要的检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琼·艾尔莫博士和哈佛医学院的苏珊娜·弗莱切博士提出了一种减少对乳腺癌过度诊断的方法,即调整X线检查结果的异常阈值。同时,对于确定的病变可以建议继续严密观察而不必立即活检。这实际上就是提高对于癌症普查的门槛,停止不必要的检查。

(摘自《百科知识》)

上一篇:主流媒体最讲“实践第一” 下一篇:国内外十大优秀新闻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