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现代曲剧的发展

时间:2022-10-04 05:41:28

刍议现代曲剧的发展

【摘要】中国的戏曲剧种有360多个,包括:国粹京剧、昆曲、川剧、黄梅戏、秦腔、豫剧、曲剧和评剧等。河南曲剧是从民间发展起来的,在我省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河南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现代的曲剧艺术。目前,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关键词】现代;曲剧;发展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48-02

1 引言

中国戏曲艺术由古至今,不但毫不褪色,而且越加鲜明。据记载文献表明,中国诞生有360多个戏曲剧种。仅就曲剧而言,按照地域环境的不同,曲剧可以分为:河南曲剧、云南曲剧、北京曲剧、四川曲剧和白族的大本曲剧,这五种风格。

2 河南曲剧的三个演变阶段

河南曲剧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曲剧的演变,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跷曲子;第二阶段,高台曲子;第三阶段,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是年轻而又古老的剧种。河南曲剧搬上舞台的时间仅有80多年,但是,如《打枣竿》、《哭皇天》、《银扭丝》等曲牌广为传唱却是在明清年间。

河南大调曲子是河南曲剧形成的前身艺术。大调曲子,也就是“河南鼓子曲”,北宋时期已在民间广为流行,是河南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说唱音乐,是现在的小调曲子兴起的基础。最早被称作“高跷曲子”或者是“踩唱”(踩着高跷唱的意思),在洛阳一地广为流行,至今还有“洛阳小调”一说。“哼小曲”和“唱小曲”是不踩高跷清唱的说法。

在1921年左右,有几名南阳的大调曲友将《安安送米》、《打面缸》、《李豁子离婚》和《老少换》等段子按角色分工演唱的形式搬到了舞台上,其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就形成了“高台曲”。1925年洛阳大屯村民在正月十三晚上闹花灯的时候,将张新乐、朱六来、郑云升拥上“百子桥”演唱了一出《小姑恶》,第二年张五魁等又演唱了《兰桥会》;1926年,关遇龙、朱万明应邀演出,不料踩唱中下起大雨,因为道路泥泞,踩唱因无法进行暂停,雨后,群众要求继续表演,于是,便利用四辆马车临时搭起舞台继续表演,后来,此种表演形式由广大的老艺人们广为采用,然后到各地登台演出,如此便形成了“高跷曲”到“高台曲”的演变。经过多年发展,因为“高台曲”不同于“高踩曲”的“粗俗”,被称为“文明曲子”。 “高台曲”去掉了高跷拐子,使演员们走上戏剧的舞台,是曲剧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由于在河南地区迅猛发展,被群众亲切的成为“曲子戏”,也称为“曲子班”。

30年代后期,曲子戏同时又吸收了豫剧、汉剧、京剧等兄弟剧种锣鼓经,扩展了角色行当,建立并健全了乐队和文武场的配置,将“三小戏”发展到袍带、武打戏和公案皆可上演,1950年,正式定名为“河南曲剧”。

3 河南曲剧艺术的调门

小调曲是群众在劳动中哼唱的一种形式,在全国有399种。河南曲剧的调门大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统曲牌。此类曲牌是纯正的“大调曲子”,也被称为“鼓子曲”,由于格律比较严谨,一般很少在舞台上使用。如:潼关、边关、上小楼、满江红和山坡羊等。

(2)俗令小曲。也称“小调曲子”,是舞台上使用概率较之正统曲牌相对较高的小牌子。介于正统曲牌、民歌小调之间。如:银扭丝、哭皇天和打枣竿等。

(3)民歌小调。此类小调因不受约束,填词任意,所以使用率较高。如:太平年,绣荷包和扬调、卫调等。

(4)纯粹板腔。这一类的唱调大多吸纳了其他的剧种,所以也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唱法之一。如:阴阳钩、链子句、哭撩子等。

舞台上常有的基本唱调有20余种,比如:扬调、银扭丝、莲花落、汉江和诗篇等。

4 河南曲剧发展现状

河南曲剧专业及业余的团队数量和影响,在全国300多个剧种中位居第八,在河南20多个剧种中名列第二。被列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的曲剧在鼎盛发展时期,仅专业的艺术团队就有200多个,是河南地方戏第二大剧种。河南曲剧为唱腔优美、剧目丰富著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她擅长于抒情,风格清新活泼、质朴而又明快,不仅具有北方音乐的激昂、奔放、热烈,同时具有江南乐曲的温婉、秀丽、娴静,并具中原泥土的芬芳气息,极富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给人朴实亲切之感。

河南曲剧的剧目十分丰富,人物题材包罗万象,上至古时帝王将相,下至劳动人民,内容非常广泛。例如著名的《秦香莲》、《陈三两》、《风雪配》、《寇准背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著名唱段。河南曲剧还具备的一大优势就是现代戏,例如:《江姐》、《游乡》、《婚姻大事》等。在河南曲剧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耿庚臣、李金波、张新芳、王秀玲、赵德春等等。

5 河南曲剧深受群众欢迎的原因

河南曲剧发展至今,广受群众们的喜爱和传唱,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5.1 通俗。由于曲剧的曲牌大部分都是一眼一板的清板,节奏比较稳定,且混板和散板极少,一字一音,花腔现象不常见,便于群众学唱。

5.2 顺口。曲剧的曲牌大多都来自民歌小曲,如扬调和诗篇、剪剪花等,没有拖腔的现象,唱起来朗朗上口,且唱腔大多都是大本腔,即使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群众,学唱起来也十分容易。

5.3 本色表演。由于很多的剧中表演的时候需要按固定的程式走,相对来说比较难以掌握。曲剧的表演却是比较自由的,不受任何程式化的约束,自由发挥的能力强。

5.4 行头少。早期的曲剧是不演帝王将相的戏的,所以不需要龙套和衙役一类的陪衬,更没有蟒袍和刀枪一类的行头。

6 河南曲剧的发展前景

伴随着文艺多元化的发展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快速发展,河南曲剧的专业艺术团体数量急剧下降。人才流失、剧目单一,没有了吸引力,导致观众越来越少,加上戏曲文化大环境的影响,演出市场不景气。在这样极端不利发展的状况下,经过河南省各曲剧表演艺术团的努力,力排重难,排出了《王宝钏》、《阿Q与孔乙己》、《五福临门》、《惊蛰》、《婚姻大事》等优秀的剧目,不仅在省戏剧比赛中荣获佳绩,还获得了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人口文化奖戏剧金奖和文化新剧目奖。而且,这些优秀的剧目走出了国门,极大的宣传和传播了河南曲剧,受到了海内外的好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如:刘青、方素珍、刘艳丽、杨帅学、李亚军等一大批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上一篇:浅谈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 下一篇:实证构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