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发展刍议

时间:2022-06-17 03:15:27

黄梅戏发展刍议

一、超越行当的表演

黄梅戏演员在表演中,借鉴话剧和影视的表演技巧,突破行当的限制,从而达到一种进出自如、出神入化的“无我”的理想境界,演员的表演不受行当限制,甚至不受性别制约,比如反串表演(马兰在《红楼梦》中女扮男装,反串贾宝玉)等。这样的表演不仅仅是少数演员的个别行为,而且是整个剧种对演员的要求,应成为全体演员的自觉行为意识。超越行当,是对行当表演的扬弃,其最高境地应该达到“无行当”的境界,将面平、简单的行当化表演,让位于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人物塑造。

其实,黄梅戏的表演一直以来是没有框框,没有束缚。这种清新、自然、真情实意的表演风格决非呆板、僵化的行当所能体现,加之,黄梅戏的年轻、活泼和纯真,使她时刻得以汲取、学习最新、最时尚的风气。随着艺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事物、对社会、对人类等方面的认识将是丰富多样的,对人的内心情感认识也是立体、细致的。因此,如果仅仅依靠角色行当来表现人物、框定角色,势必显得力不从心,过于简单、机械,也不符合未来社会成员的审美口味和思维定式。只有超越僵化的行当限制,以写实的、灵活的、体验人物情感的影视化、性格化表演的方式,也许恰好能符合当时社会审美心理,从而将黄梅戏表演引入一个崭新的境地。

二、无程式化表演

在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或舞)一般都形成了一定的形式,其中内蕴着戏曲表演体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程式。那么,进入21世纪后,未来的黄梅戏表演程式将呈现何种状态?根据黄梅戏的发展过程来看,黄梅戏的表演程式经历是从无到有、从简单摹仿到日益丰富,但却尚未定型的发展进程。由此,我们不妨大胆地推测:黄梅戏的表演程式将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螺旋式发展态势。只是前一个“无”和后一个“无”的内涵绝不相同,前者是简单的代名词,而后者则是一种高级阶段的形态了,那是一种极致状态,即黄梅戏的表演程式已彻底融化在演员的表演中,令人遍寻不着,却又时时见其踪影,程式化的表演与剧情的内容、音乐的节奏、观众的审美口味等严丝合缝,不露痕迹,成为“看无却有,说有看无”的形式。对于这种探索,我们在当代黄梅戏影视作品中已可寻见踪影,而在一些以黄梅戏音乐剧、风格剧等命名的黄梅戏作品中,也有意或无意中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此,我们不能苛求在探索中的失败或不成熟,而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戏曲的出路只有改革、创新、不断发展,才能赢回观众,蠃得市场。一切因循守旧、陈陈相袭,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对包括黄梅戏在内的所有戏剧的前途和发展,都是极端有害、毫无裨益的。

三、歌舞化的表演

“载歌载舞”这是黄梅戏表演上的一个重要的剧种特色,亦是黄梅戏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未来的黄梅戏表演中,为了符合未来观众的欣赏习惯,黄梅戏不仅要保持“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而且要强化这个特色,要做到:对观众喜爱的方面要极力保持并加以提高,而观众普遍不感兴趣的地方则必须淘汰出局,惟有如此,才能使黄梅戏艺术不断发展,永葆青春和活力。回顾黄梅戏的历史,从灾民沿街乞讨所唱的黄梅调,到现在唱遍全国、远播海外的黄梅戏,恰恰说明了黄梅戏是一个极善于学习、善于改变自已、极力适应时代的一个优秀剧种,这是我们的“特长”,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有人大胆提出:将黄梅戏改造为中国的乡村音乐或民族歌剧。这未必不是一个好方法,也是一个极有前景,极具诱惑力的好主意。我们希冀在不久的将来即能够看到以黄梅戏音乐为基础、为素材而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或中国乡村音乐的诞生。

四、语言的多样化发展

作为黄梅戏表演一个重要组成要素的念白,如果仅以安庆方言作为黄梅戏使用的唯一语言,强调黄梅戏在念白上的统一性和传统性,这样势必要影响到黄梅戏的生存和发展。事实上,在当代黄梅戏表演中,念白已不是纯粹、标准的安庆官话了,许多字的发音已逐渐趋同普通话读音,而在一些黄梅戏影视作品中,则干脆将念白全换作普通话,以利于全国观众的欣赏,最大限度地降低观众的欣赏障碍。因此,在保留黄梅戏音乐的前提下,利用普通话作为黄梅戏念白语言,创造出一种黄梅戏歌剧或音乐剧的表演方式,应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黄梅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则成了一种必然。黄梅戏要在国际上获得影响,仅靠影视、广播渠道和零星出国演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原汤原汁原色原味的多渠道本体输出,将黄梅戏包装成中国的民族歌剧或音乐剧,从而推向世界舞台,它的语言障碍如何克服? 1985年6月,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师生还用英语演出了《天仙配》中“路遇”一场,这是黄梅戏表演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黄梅戏走向世界、并用国际通用语言进行演出的可能性及必然前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深信,这样的演出将是空前的,但却不会是绝后的,未来的黄梅戏演出应该是既有中国人用英语演唱、念白,甚至也有外国人用中文演唱黄梅戏,这决非是天方夜谭式的主观臆想。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展现民族音乐文化 下一篇:日本传统戏剧中的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