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翼”展翅飞翔

时间:2022-10-04 05:32:55

让“思维之翼”展翅飞翔

“求特创新、与众不同、突破自我”是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特点,也是当前社会和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当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也已成各阶段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但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学生主体特性得不到展现和发挥,内在创新潜能得不到激发和挖掘,致使学生成为教师知识传输的“工具”,强制灌输的“口袋”,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幼苗”遏制在“萌芽状态”。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育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提出要求也就更加贴近教学纲要和学生学习实际。因此,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解题”层次,而要将眼光投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方面。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粗浅阐述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观点和举措,敬请指正。

一、抓住学生情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能动创新潜能

学生作为具有自主能动特性的客观存在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内在情感特性。初中生处在心理和情感发展的活跃时期,内在情感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反复性等特点,更是表现的尤为突出。而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是学生能动学习知识、形成学习能力的内在动力和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注重学生内在积极情感的激发,利用交流沟通和数学教材等丰富教学资源,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情感基础上,利用数学教材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等情感特性,设置贴近学生情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使找寻其他途径成为内在要求。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内容时,由于一次函数知识点内容是数与形的结合体,同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而又复杂的联系,这对于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点内容的掌握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学生学习情感受到压抑,创新思维的能动性受到压制。此时,教师利用一次函数的生活性特点,设置了“小明用一个弹簧秤称量东西,已知弹簧的长度与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 )。A.7cm;B.8cm;C.9cm;D.10cm”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生活性问题,将抽象深奥的一次函数转换为贴近实际、形象直观的生活问题,这样学生学习情感得到激发,创新思维的潜能得到激发,从而使“愿意创新”成为内在要求。

二、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解题引导,领悟创新思维要诀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创新思维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学习要求。但由于初中生学习能力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还没有掌握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方法。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做好问题解答和思考分析的“引导员”角色,在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等过程中,提出或设置启示性的教学问题和语言,使学生逐步积淀问题分析的发散思维技能和方法。

问题: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30t-5t2,问小球运动多少秒时处于最高位置·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m·

在上述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好“引路人”角色,向学生提出“上述问题中所给予的条件是什么·”、“上述条件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上述问题条件中包含有哪些方面的知识点内容·”、“在平时解答该类型问题中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问题,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进行问题思考分析活动,此时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该类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利用图象法、配方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该类型问题分析解答的方法要领,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方法指导。

三、紧扣综合特性,引导辨析评价,树立创新求特素养

问题教学作为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教学思想进行传授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平台。评价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对问题解答方法、解题过程、解答思路等多个环节辨析讨论,指出其优缺点的教学方法,他对学生创新思维素养提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问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抓住章节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设置出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阐述”,说明解题“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阐述内容,进行在此思考分析,并对解题过程开展评价分析活动,使学生之间通过辨析、评价过程,逐步掌握综合性问题解题方法,从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2009年娄底地区试题: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m-1)x+m2+3m+4

(1)探究m满足什么条件时,二次函数y的图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2)设二次函数y的图与x轴的交点为A(x1,0),B(x2,0),且x12+x22=5,与y轴的交点为C,它的顶点为M,求直线CM的解析式。

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问题解答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解答过程进行辨析,学生通过辨析活动,认识到,该问题解答过程中,抓住了“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以及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有效运用了“图象法、数形结合、函数思想”等数学思想,进行了问题的有效解答,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解答综合性问题时,要运用联系的、发展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分析、解答活动,形成综合运用数学思想的创新思维素养。

总之,创新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在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将创新能力渗透到知识教学和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之中,让学生在创新求特、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思维发散能力得到提升和进步。

上一篇: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社会学视角下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