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师团队的打造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时间:2022-10-04 04:50:40

发展性教师团队的打造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摘要]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依靠,教师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培养优秀教师,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人格型的教师是我们办学的追求,现代社会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①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②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③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④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师团队 打追 学校发展

1 强化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人格品位。增强爱岗敬业意识和服务学生意识,注重师德修养,塑造师表形象,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只有对学生充满无私的爱,才能真正地着眼于小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充满无私的爱,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师德建设中,要长期坚持师爱宣传,弘扬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结合年度考核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表彰奖励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从事育人工程,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强化影响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要舍得花时间集中教师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经过学习,让教师的角色渐渐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和睦的朋友”悄然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

2 健全学习型组织,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2.1 构建学习型组织,更新观念,做学习型教师。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做学习型的教师。学校要倡导教师多读国内外教育家的原著,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学习国内外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充实自己,引进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自己的工作。还可以订阅学科内的杂志,分析、研究、指导自己的学科教学。学校坚持组织教师每学期学习一部教育学著作,研读教育刊物,通过学习、交流,使教师了解教育发展的方向,找出自身差距,促使全体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校本培训中来。

2.2 开放对外学习借鉴,开阔眼界,做智慧型教师。捕捉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让教师带着思考、带着研究走进自己的教学、走进自己的课堂;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培训,实现办公自动化,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学科教学,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提高课堂效率,对青年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对他们实行“磨课”、“洗课”制度。

2.3 加强校本教研,推动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做研究型教师。按照校本教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坚持上一节公开课,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观摩、认真研究、深入评析、指导教学。加强校本培训,不断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校本培训,使我们的教师具备以下几种能力: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社会沟通协调能力。加大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教师参加专升本的自考或函授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推荐校骨干教师参加并完成省、市、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学校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启动了“青蓝工程”、“名师带徒工程”,尽最大可能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听课学习等机会。

3 以教育科研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1 增强教师科研意识。以往,一提起教育科研,老师们就会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认为搞教育科研都是一些专家学者的事,把教育科研看得神乎其神。其实不然,我们认为教科研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或者抓住某一个点、某一个方面去研究、探索……。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效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最关键点是要我们的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课堂,这样才不会走弯路。才不会盲目地为了教学而去教学。

3.2 营造教师科研氛围。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以学校的主课题研究带动“个人课题”的研究,以“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给教师一个自主的空间,由教师自己选择研究的课题。让学校一线教师直接参与课题研究,让每一位教师走进教育科研,让教育科研走进平时的教学,形成学校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教育科研就不再是学校领导和部分老师的事了,就避免了过去那种课题研究形式主义思潮。

3.3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校除了鼓励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们自我研读教育科研方面的书籍、学习新课改方面的理论书籍外,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研讨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在认真做好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与发展的平台,努力争取创造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参与省、市、区等各级教学研讨活动,开阔老师们的视野。“请进来”,邀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

3.4 分享教师科研成果。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这样对于教师的成长太重要了,尤其是青年教师。如果教师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就会自觉地去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在学习、工作、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4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1 常规管理落实要“恒”。“滴水能够穿石”,靠的就是一个“恒”字。抓教学常规管理不能时冷时热,要有始无终。校领导班子每曰巡查,教学分管部门随时检查,教导处定时抽查。遇到问题当面指出。当场解决,形成教学常规日日有人管、天天有成效的格局。

4.2 教学反馈调控要“快”。“管”的结果必须反馈到“教”与“学”,而且要快、要及时。反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当面交流,如:平时推门听课后与教师进行直面交流,提出建议。二是集体反馈。如:每月检查备课笔记和作业,听课后随时抽查。每次抽查、定时检查一结束,就召开教学常规专题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反馈,教案、作业、课堂效果等,对各方面的优缺点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要求教师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反馈快,才能使常规管理及时调控,实实在在地逐步完善。

4.3 教学理念意识要“新”。常规的管理和执行也是因人而异、因情有别的。尽管我们教学“六认真”是统一要求的,但在具体处理上,我们还是要把高级教师与初级教师适当区别开来。把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初涉教坛的教师区别开来。教学常规管理由分管校长领头,各处室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注意民主管理,各种常规草案拟好后,由教代会讨论通过,执行过程中也让教师参与常规检查,调动大家共同遵守常规,且注意让学生参与管理,形成教、学、管的良性运行,机制。

总之,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将抓住机遇,不断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扩大亮点,彰显特色。努力打造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快速发展;打造高品质、有内涵的学校教育,促进每一位孩子健康、和谐、快乐地发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上一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下一篇:校园文化对学生转化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