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彩虹的尽头》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04 04:37:53

绘本《彩虹的尽头》的教学方法

在往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关注语言故事情节,很少关注社会教育和内涵培养,缺乏情感的传达,而情商培养对当今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将绘本《彩虹的尽头》蕴含的情感传达给孩子呢?下面就是教学的点滴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导入部分

在《彩虹的尽头》导入部分,通过字宝宝“宝贝”的导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宝贝,引出故事《彩虹的尽头》。激发幼儿“寻找宝贝”的兴趣。我以“宝贝”导入,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什么是宝贝?你的宝贝是什么?从问题的设计上看,导入环节的提问清晰,比较适宜孩子,孩子们各抒己见,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自己的宝贝是家里的小动物、小挂饰,从问题的有效性看,首尾呼应,结尾再次提问“你现在说的你的宝贝”孩子们相对着与开始时间明显不同的答案,幼儿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分段阅读

通过分段理解,读一读,猜一猜,说一说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的宝贝是橡果。鸭妈妈的宝贝是鸭宝宝。兔子爷爷的宝贝是回忆。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故事内容,完整讲述句型及故事环节。

初步了解宝贝的真正涵义,联系生活经验“爸爸妈妈的宝贝是谁?”“我真正的宝贝是什么”,逐步引导幼儿将所得的宝贝星物质方面提示至情感方面,体验绘本真谛。

1.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环节拖沓”在活动环节“寻找鸭妈妈的宝贝”时,我请了2个孩子回答“为什么鸭妈妈的宝贝是鸭宝宝”“爸爸妈妈的宝贝是什么”问题提出以后,幼儿反应很快,我相对着有些急于得到答案,通过重复不断提问,让活动拖沓无效。

对策:“教师预设多样,适当掌握教学节奏”

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句子,应该从孩子本身,教材的适宜度和目标的达成度来进行整体的分析。每次的预设提问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对孩子心理年龄、理解水平、活动目标等多维度的思考,一个有效的提问能让活动更加紧凑有效;一个无效的提问会让活动拖沓无效。让幼儿实际回答与教师预设不同时,通过适当的提醒、暗示,或者直接说出答案转至下一环节。

2.问题:“师幼互动平乏,幼儿的经验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活动环节“寻找兔子爷爷的宝贝”时,对于“回忆是什么”,我没有展开相对详细的讲解,孩子们似懂非懂,本节活动的师幼互动平乏,特别是对幼儿生成的问题,无法及时给予回应和解答。

对策:吃透教材,注重小节,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机智。

在没有了解孩子已有经验和正确把握活动方向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往往会出现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对活动做了充分的了解,对孩子的反应有了充分的预料,在活动现场,老师的灵活性更好,运用的策略也会越多,师幼互动往往也会越成功。

必要的教师小结有时也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在小结的心中装满目标,关注幼儿的想法,总结幼儿各方面的知识,提升经验,整体感知重点,提高活动效果。

三、整体反思:

1.本节语言活动《彩虹的尽头》以“宝贝”引出全文,獾和狐狸寻找宝贝为主线,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宝贝”的真正涵义,在每段故事中,联系幼儿的实际经验、情感迁移,一步一步将物质宝贝提升至情感方面的宝贝,即认识自己,有关注到他人。

2.“教学相长,提高应变能力,发掘幼儿的想象空间”

作为一名处于摸索阶段的新教师,经验少,对幼儿生活经验与语言发展的不了解,再加上对教材的钻研度不够,导致整节活动都充斥着紧张心理,语言的罗嗦重复,灵活的应变能力,对于孩子的反馈与引导明显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积累经验,提升自我,以幼儿为主体,不断反思总结,相信会有不断的进步。

上一篇:基于中关村西区的停车诱导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山区公路设计、施工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