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在热带农业和服务贸易上做足文章

时间:2022-10-04 04:26:53

海南:在热带农业和服务贸易上做足文章

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使其在热带农业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的发展成就尤其显著。

入世以来,我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抓住加入WTO机遇,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加快发展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商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加快海南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入世五周年海南商务发展成就

5年来,海南的货物贸易和国外投资稳定增长,全省外贸进出口和吸引外资,皆创下了海南发展10年来新高。另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了新的发展。5年间,我省境外企业累计达71家,分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达4074万美元。市场流通业购销两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商品流通规模持续扩大。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8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生产资料市场销售总额55亿元,年均增长18.6%。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3.4%。引进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商业巨头。但是,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使其在热带农业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的发展成就尤其显著。

热带农业在考验中稳步发展

热带高效农业日益向科技、订单、绿色农业方向发展,订单规模从最初的91万吨扩大到296万吨。在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夹缝中,水海产品成为我省主要出口产品,2005年罗非鱼出口2.2万吨,187家企业获得出境加工水产品养殖场备案证书,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热带水果在东盟零关税水果的冲击下得到平稳发展,2006年上半年荔枝出口近3000吨,其它水果还有香蕉、龙岩、芒果等的出口量也有大幅度增加。

服务贸易开局良好

1、旅游业取得好成绩。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建成,万豪度假酒店、红树林度假酒店等13家五星级酒店建成营业,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产品结构明显改善,来琼游客持续增加。5年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1.2%,入境游客年均增长9.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6%。形成了南山中国文化旅游区、亚龙湾国际滨海休闲度假区、博鳌国际会议中心区、尖峰岭原始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

2、以“博鳌亚洲论坛”为代表的会展业。随着“博鳌亚洲论坛”和“岛屿观光政策论坛”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高,海南举办大型会议的能力和条件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认同,先后举办了第53、54、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等国际性比赛,形成了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的会展市场体系,成为国内大型会议、展览、体育训练、文体赛事的承办基地。每到冬季都会迎来数以千计的会展和会议,海口、琼海、三亚各大酒店,被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大跨国集团的会议排得满满当当。

五年来海南应对入世所做的工作

海南省是一个海洋大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交通运输不便,工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出口总量小,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入世之初,海南面临的近期挑战更多于近期机遇,在兄弟省市纷纷走出国门抢先占领国际市场的时候,我省在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同时,更要防范进口产品对我地方特色产业的冲击。我省进口商品主要是运输工具、机械设备、钢铁及制品、其他矿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天然气、机电产品、化肥、水海产品、热带水果等,5年间我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东盟、台湾零关税水果的进口带来了相当的压力。海南曾经历了2001年的香蕉“烂市”事件,感受了咖啡、腰果产业由繁荣走向式微的变迁,遭遇了美国暖水虾和橡胶木家具等反倾销案,承受了日本、欧盟、美国等形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海南薄弱的地方产业急需有力的产业保护。在商务部正确决策下,在海南省“扩大开放”政策指引下,我省着力发展和保护十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商务部“南方热带水果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及后来的“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工程”,让热带水果产业走出弃荒甚至砍树的“严冬”,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春天”。海南经济在经过前几年的夯实基础之后,现在已经走上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在产业安全与保护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建立了我省应对协调机制

按照海南省委要求,编印了《入世后过渡期开放时间表及影响》宣传手册,发放全省各级政府机关,统一了思想认识。2005年10月在我厅设立了世贸组织事务处,通过商务厅网站信息平台,统一协调全省应对工作。一是建立了海南省世贸组织事务专家库和应对网络;二是与海关等各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三是与各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单位建立了信息交流机制。上述机制,在协调我省相关部门共同应对欧盟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预检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制定了我省应对纲领

组织开展了“海南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及对策调查”,通过走访、发函和网上调查等方式,走访政府机构5家,调查企业73家、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4家,调查了海南省在入世以来遭受国际贸易摩擦的情况,总结了我省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全省应对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结合深圳市等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入世“后过渡期”海南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安全纲要》,确保我省应对工作有章可循。

建立了“海南省应对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建立了由信息采集系统、海关数据处理系统和专家系统三部分组成、“四体联动”的“海南省应对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编写《应对贸易摩擦和产业损害预警专刊》7期,暖水虾、橡胶木家具、紧固件等预警信息70余份,向商务部申请协查咖啡、腰果、胡椒、罗非鱼和暖水虾等产品国际贸易动态8项,上报省政府和向企业,为海南出口起到了警戒、保护作用。针对欧盟正在酝酿的家具反倾销案和碳钢紧固件案,与企业、协会、进口商、律师事务所、欧盟相关机构进行了广泛联系,预测了涉案产品范围和税则号,为我省企业应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建立了我省“产业安全保护机制”

为应对东盟“零关税”水果进口对我省产业的冲击,我省建立了由280名信息员组成的热带水果数据采集工作机制,在“南方五省热带水果预警机制”建设中走到了前列。参加商务部“全国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建设项目”,选定了19个市县联络员和511个企业信息员,上报了监测保护企业名单和详细工作方案。最后商务部确定485家企业加入“全国产业安全数据库”,通过“产业安全数据直报系统”,企业定期向商务部上报产业信息,为国家产业发展和保护提供准确的依据。

建立了全省贸易壁垒信息收集体系

根据商务部世贸司的要求,建立了由政府机构、商会、企业、学术机构共同组成的全省贸易壁垒信息收集网络。根据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的趋势,参加了《国际贸易政策信息调查》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抽样调查》,我厅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和海南出口企业检验检疫情况,确定本省抽样调查企业40家,参加全国抽样调查12家,全面调查了海南省进出口企业因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到的影响,为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掌握国际贸易谈判主动权提供了重要信息。

开展了海南特色产业竞争力分析调查

通过对近20年特别是入世以后历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了海南热带经济作物咖啡、腰果产业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随后启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通过与中国土畜商会和海南省农业厅、农垦总局和海南相关企业交流信息,进行了初步原因分析和预警,为下一步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该产业安全打下了基础。

开展了WTO知识的相关培训和宣传推广工作

入世之初,按照上级要求,对省政府机关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WTO知识轮训。根据我省经济特点,深入企业,“苦口婆心”积极宣传,以应对“两反一保”为主要内容,在全省开展了应对贸易摩擦培训,帮助企业澄清了许多模糊认识。参与省检验检疫局、香蕉协会、无公害出口产品协会、海南省贸促会等部门和行业组织会议授课4次,累计对1000多名企业代表进行了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产业安全与保护培训等。

几年来,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向上级部门反映海南应对情况,向社会宣传WTO相关知识。上报政务要情等文件及素材3篇,为《WTO经济导刊》提供《海南:生态外贸之路越走越宽》素材1篇,向《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海南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素材,宣传产业安全与保护9篇。通过商务厅网站政务信息37项,收集企业信息反馈邮件38条。此外,还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咨询服务。

上一篇:COSEP:促进软件企业开拓欧美业务 下一篇:唐山汇丰: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经营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