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主观化历程及其功能扩展

时间:2022-10-04 03:38:39

内容摘要:“所谓”一词有两个义项, “所谓2”是由“所谓1”主观化而来的。其主观化不仅受本身词汇意义)的影响,还伴随着它所带宾语的多样化、抽象化以及色彩化而交叉进行的。“所谓”主观化以后,有引入话题、拓展语篇、增强前后小句关联性的作用。

关键词:“所谓” 主观化 关联化 动因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中“所谓”的解释都有两个义项:通常所说的,多用于提出需要解释的词语,接着加以解释。某人所说的话,用以引述别人的话,多含有不承认的意思。例如:(以下语料均出自北京大学语料库,在此一并指出,下不单个注明出处。)

⑴正所谓:日日行方便,时时发道心。但行平等事,不用问前程。

⑵今割齐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⑶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

⑷三月湘南特委的代表到宁冈,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

本文尝试从主观化、关联化及其动因三个方面来讨论与“所谓”相关的问题。

一.“所谓”的主观化历程及动因

众所周知,汉语中的双音词很多都是由短语形式演化而来的,“所谓”也不例外。同样,在“所谓”语法化的过程中,主观化的作用举足轻重。周巧云(2009)将“所谓”的客观用法称为“所谓1”,将“所谓”的主观用法称为“所谓2”,并认为“所谓2”是由“所谓1”主观化而来的。我们认为这种主客观的分类方法是可取的,但“所谓”一词的主观化历程及其动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1“所谓1”的用法

通过对北京大学语料库的统计可知:“所谓1”经常出现在表示解释说明性的句子里,常用的句式有:“所谓(的)……就是……”,“……就是所谓的……”等等。在书面表达中“所谓1”后面所接的名词性成分常加上引号,表示引用或者强调。例如:

⑸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⑹《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

⑺惯性定律、质点运动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所谓的“牛顿三定律”运动。

例5-7,从形式上来看,“所谓1”可用在句首或句中,很少用在句末,它所引导的后分句基本都是判释句。从功能上来看,一是提出需要解释的词语,接着加以解注或者作进一步说明,二是列举众多现象或规律,进而加以总括,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评注。

1.2“所谓2”的用法

“所谓2”不再是单纯地对某一事物进行客观的解注说明,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说话者对其所转述事物的主观评价。由于受语用频率效应的影响,“所谓2”经常带上贬义色彩,其宾语呈现出多样化及抽象化的倾向,并高频地使用在暗含讽刺意味的语境当中。例如:

⑻下面是《会谈纪要》上关于解放区的军队和政权问题谈判经过的记载,里面的所谓“政府方面”是说政府。

⑼现时人们就把这个问题改变了一点词句,变为所谓“和战问题”,又提出来了

吕为光(2011)认为:“‘所谓1’主观化为 ‘所谓2’,转折语境和引入来源的可靠性降低是发生主观化的机制。”这些研究是十分有益的,对我们的启发相当大。

通过分析语料可知:“所谓2”在句法形式上经常和一些具有转折意义的词语共现。如“但是、竟(然)、其实、事实上”等等。

⑽所谓画家村竟是一个看上去十分脏乱的村落,垃圾任意撒在路上。

⑾我还想说啊,这个所谓“俸禄”这事儿啊,有是有,但是在跟社会上流传的这个啊不一样,社会上流传的这个啊,有很多是误解的。

1.3“所谓1”主观化为“所谓2”的历程及成因考察

沈家煊(2001)综述了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情况,他指出:“‘主观化’是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为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而采用的相应的结构表达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语言表达中必然会带有自我表现的印记。我们认为:“所谓”一词的主观化,不仅受到其本身词汇意义(客观描述意义和主观认识意义)的影响,还伴随着它所带宾语的多样化、抽象化以及色彩化(讽刺意味)而交叉进行的,“所谓1”主观化为“所谓2”,说话者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认知及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个情态化的过程。请看下面一组例子:

⑿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初拍的那部所谓的“纪录片”,我觉得那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⒀本来像我这样胸怀大志的人,是不屑于给这种皮包公司所谓的“总裁”当秘书的。

“所谓2”由“所谓1”主观化而来,根据文献资料可知,“所谓2”的出现远远晚于“所谓1”。如例⑸“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所谓1”,而“所谓2”的用法是五四以后才慢慢出现的,而且多用在书面性的评议性文章中。考察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所谓”一词的概念意义逐渐弱化,色彩意义逐渐增强,客观描述意味逐渐减弱,主观评价意义增强。不仅如此,“所谓”所带宾语呈现出多样化、抽象化以及色彩化得倾向。

“所谓”一词的主观化,究其原因,是与语言表达的需要分不开的。无论是“所谓1”还是“所谓2”,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广泛地运用在书面语体之中。滥觞于五四之后的含讽刺义的“所谓2”也顺应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需要。五四之后,社会动荡,时代需要这种含蓄但又不乏战斗力、表现力的词语来针砭时弊。刚开始时,“所谓1”只是单纯地用来引述别人的观点或说法,并且常在引述的对象上加上双引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所谓”后接的宾语越来越多样化,且不再是单纯地引述,取而代之的是说话者要进行抨击或反对的说法,久而久之,“所谓1”就演变成了“所谓2”,所引述的对象也就暗含了否定或者讽刺的消极色彩义。

二.“所谓”的功能及其关联化

2.1“所谓”的功能

“所谓1”的功能,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一些,这里我们不妨再梳理一下:“所谓1”单纯地作客观陈述,表示通常所说的,多用于提出需要解释的词语,然后接着加以解释。可以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古代汉语中还可以用在句末,这主要由引入成分的位置来决定。它所解释的对象可以是单个的词语,也可以是复杂的小句。

“所谓2”的功能较之于“所谓1”具有明显的不同,它不再是对某些事物客观地解释而是更多地在话语中倾注了说话者本人的主观态度,通过观察以上众多的例句,我们不难发现,含“所谓2”的句子往往暗含一定的否定意味,甚至是讽刺。邹韶华(2007)提出语用频率效应,指的是“因词语及句式在语用中出现次数的多寡而对语言的意义、结构等产生的不同影响。”诚然,“所谓2”高频地使用在暗含讽刺意味的语境当中,由于受语用频率效应的影响,慢慢地便带上了贬义色彩。

2.2“所谓”的关联化

除了在句子中作定语外,“所谓”有时候还用在语篇中,用于组织或调控句子结构,可以兼有篇章关联功能。其用在语篇中,有引入话题、拓展语篇、增强前后小句关联性的作用。试比较:

⒁就像我,不是为了绘画,为了所谓的狗屁艺术,作为父母的独生子、掌上明珠,我会在北京遭这份罪吗?

⒂啊,那是北京话啦,文明结婚啦。所谓文明结婚呢,就是穿上这个纱衣服啊,哎,戴上礼帽啊。

三个“所谓”都表示对引入成分的委婉否定,但第一个与后两个不同。第一个“所谓”只表示情态化的认识,没有明显的关联作用;后两个“所谓”不仅具有情态化的评议,它还兼有关联句子的作用。能够与关联词语搭配,这是关联化的典型性特征。在例中,均出现了关联性词语,如“就是、虽然、但”等等。“所谓”一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活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其实现它的关联性。在句中使用“所谓”,能够起到引入话题的作用,通常“所谓”能够衔接语义连贯的几个小句,增强它们内在的逻辑性,与此同时,也扩展了语篇,使得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更丰富。

三.结语

以上,我们考察了“所谓”的主观化历程及动因,同时讨论了“所谓”的功能及其关联化。大量的语言事实表明,“所谓1”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出现,表示一种客观的评议,“所谓2”由“所谓1”演化而来,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受到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主观化,并且慢慢地带有了否定或讽刺的色彩义。

参考文献:

[1]吕叔湘 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周巧云 2009“所谓”的主观化及其语言机制[J].《语言与翻译》第3期.

[3]吕为光 2011“所谓”的功能及主观化[J].《当代修辞学》第5期.

[4]沈家煊 2001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5]邹韶华 2007中性词语义偏移的类型与成因[J].《外语学刊》第6期.

刘晓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字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语气副词“不过”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下一篇:穿越时空的神话功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