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平和是健康的金钥匙

时间:2022-10-04 03:08:59

心态平和是健康的金钥匙

按照最近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4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中年老年人,75岁以上才算正式的老年人,公认的人正常的生理寿命应该是120岁。所以有“健康七八九,百岁不是梦”的说法。本来可以活到120岁,70、80、90岁应该很健康。可现实情况与此相距甚远,好多人40岁就不健康了,50多岁就有了冠心病,60多岁就去世了,整整提前得病50年。曾有人在北京调查,小学生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了。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有些人寿命反而缩短了呢?究其原因是自我保健差,缺乏卫生保健知识。一些慢性病的发生跟遗传、体质等内在因素固然有关,但据统计表明,内因只占20%,80%的慢性病是由外因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

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或者少得病,即使得了病也能较快地得到恢复。现在大家都基本认同的有三句话12个字,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健康的基石是“合理膳食”,概括起来就是:粗细搭配,不甜不咸,少吃多餐,七八分饱。其次要“适量运动”,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既廉价又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最好一次3公里以上或3小时以上,每星期不少于5次。研究证明,坚持步行一年以上,动脉硬化可以由重变轻,甚至包块能自行消除,这对调整血压,降低胆固醇,减轻体重都有好处,但要量力而行。最后四个字是“心理平衡”,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保障作用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更为重要。

人和其他生物不一样,人有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包括方方面面,如果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做到心理平衡,就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一把健康的金钥匙。

一个人心志要稳定,要正确对待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位准确,既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短在何处,注意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每件事情。当一个人有了事业心,有了奋斗目标,有了自己的追求,就会用做好工作来自得其乐,乐以忘忧,并使二者融为一体。

正确对待他人,要以宽容之心待人。工作、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如果你总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从自己的得失去考虑问题,必然觉得委屈,甚至不公平。如果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为他人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你会觉得眼前一亮,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户。常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用豁达的胸怀包容了别人的时候,你的心情也就舒畅了。

正确对待社会,永远对社会有种感激之心。人对社会有两种态度,一种人永远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看世界,一种人用悲观消极的态度看世界。在后者眼里,这世界很可怕,现在改革开放,很多利益在调整,不平衡的事太多了,都可能令我们不开心。相反,要是乐观看世界,这世界就很美好。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代,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如果乐观看世界,你就会高兴,从早乐到晚。一个哲学家说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人要融入社会,要跟上时代,遇事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心胸坦荡,情绪乐观,要长存感恩之心,付出的时候不觉得吃亏,得到的时候要懂得回报。

人的幸福没有绝对标准,因此我们要做到心态平衡,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帮助人的过程能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在这个世界上,月有阴晴阳缺,人有悲欢离合,福祸是互相依存的。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没有一个人永远走运,没有一个人永远倒霉,你现在不得志,意味着光明就在前面,所以要自得其乐。地位是临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儿女的,健康才是自己的。

有人做过调查,健康的老人情况各有不同,但有两条是一致的:第一,健康老人个个心胸开阔,性情随和,心地善良;第二,长寿者没有一个是懒汉。仔细推敲世界万物的道理,做一些快乐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有益的事情,不必为了一些空名而自寻烦恼。这正是:笑对人生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适量运动常行走,淡泊宁静比药好。

上一篇:吃饭过快影响脊背健康(16则) 下一篇:喜乐当有度 心静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