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软均势 11期

时间:2022-10-04 01:36:00

摘 要 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越来越不能完美地解释国际社会的现实,为此,国外学者提出了以非军事、非结盟手段制衡的“软均势”理论。

关键词 均势 软均势 软均势论

中图分类号:D830 文献标识码:A

“均势――打破均势――新的均势”曾被认为是国际格局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大部分现实主义政治学家们的共识。然而,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并没有按照现实主义政治家们预测那样出现新的均势。当理论不能解释现实的时候,往往是理论出现了问题,为了更好的解释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学者提出了“软均势论”。

一、软均势的含义

“软均势论”,也叫“软制衡论”。“软均势”的基本假设是:国际体系出现权力极端不平衡时,大国将引起某一或某些国家采取不同于传统均势的非军事、非结盟手段的制衡。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A・帕朴认为:当今世界上几个大国不是采取行动直接挑战美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地位,而是利用军事手段来“延误、阻碍甚至是破坏”美国进攻性单边主义政策,使其单边政策付出的代价更大。

我国学者周一民认为:所谓“软制衡”,就是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处于劣势的国家通过政治、政治结盟和国际组织等牵制处于强势一方的策略和方法”。 “软均势”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不可小觑:它可以破坏霸权国与其盟友的关系,使其实实在在的付出军事的代价;“软均势”改变了国际间力量的对比,“软均势”在达到拖延、阻挠、破坏霸权国的政策的同时,不必担心霸权国采取硬均势(本文将传统均势称为“硬均势”)的行为进行报复。

根据焦世新的观点,“软均势”与“硬均势”是均势理论的两个方面,它们所包含的内容不同,见表1。

关于“软均势”,大部分学者只做了现象的描述,相比之下,将“软均势”作为理论进行系统描述的,最具代表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帕朴(RobertA. Pape)。帕朴认为,在单极体系下,霸权国更容易使其他国家产生不安全感,导致制衡的产生。由于力量悬殊很大,其他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与霸权国抗衡,但是这种联合必须是所有国家在同一时间全部参与进来,而不能是渐进式的。这是因为一旦有国家不参与进来,联盟的力量就很可能不能与霸权国抗衡,这样参与进来的国家就很可能受到霸权国更严厉的报复。这样国际社会存在的“集体行动的困境”就显得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种困境呢?帕朴认为,此时联盟国家最好的选择就是采取“软均势”的策略。如前所说传统的“硬均势”往往采取内部增加军备,外部结盟等方式。而“软均势”则主要借助国际法规,经济,外交等非军事手段进行制衡。这样联盟国家就可以不直接的对霸权国进行制衡,这样就避免了对霸权国强烈报复的担心,并且能够增加同盟国之间的信赖,使同盟能够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这样来说,“软均势”是“硬均势”的准备阶段。

二、软均势在国际上的运用

观察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不难发现另一奇特的现象就是,美国一超独大,虽然没有出现大国合起来“制衡”美国的局面,但美国也处处受到“制约”,使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处处受到阻碍。由于利益的关系,建立一个正式、永久的联盟是不易的,所以各国一般更多采取“软制衡”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指出:“尽管美国的力量( 特别是军事力量) 优势所体现的国际力量失衡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是,制约美国霸权内外因素是相当强劲和有效的,它走不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拉克战争。法国、德国等国应用国际条约制约了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俄国通过支持武器核查牵制美国,再加上美国在伊拉克周边驻军多日,开销巨大,担心拖久还会引起反战浪潮,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强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丧失了战争的合法性。导致国内和盟国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禁止美军从其领土经过,给美国带来的麻烦不亚于伊拉克军队的直接抵抗。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国导弹从其领空经过,这都使美国的单边主义受阻。

(作者:燕山大学文法学院2011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释:

Balance of Pow er: Theory and Prac tice in the Twen ty - first Centu ry, Edited by T. V. Pau,l James J. W irtz, and Michel Fortmann,Stan ford Cali:f Stan 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369.

周一民,《伊拉克战争中的软制衡》,俄罗斯研究,2003(9).

王爱冬. 美国最高战略下诸多利益主体的选择[J].国际关系学报.2010(2).

美国霸权遭遇软制衡,金灿荣,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2).

上一篇:浅谈新经济形势下煤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给力创新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