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均势产生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24 12:24:43

软均势产生的原因分析

摘 要 冷战后,均势理论不能满足解释国际关系的需要。针对美国一强独大的局面,按照均势理论本该大国联合起来制衡美国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软均势的理论,即不直接挑战霸权国的军事优势,而是采取非军事、非结盟手段,拖延、阻挠、和破坏其政策,使其单边主义行动付出更加高昂的费用。软均势理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均势 软均势 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D814 文献标识码:A

新理论的产生往往是旧理论无法对现实进行解释,软均势论的产生也是基于此。冷战的结束是国际关系的分水岭,自此之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有的理论与现实发生了悖离,软均势论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软均势论。

顾名思义,软均势论是对均势论的发展与延续。我们有必要对旧有的“制衡”理论作简单的回顾。

对于制衡的原因,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有两种,第一种“权力制衡理论”即权力差距导致了制衡。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结构现实主义者。他们认为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各国都为追求生存和安全而斗争。 而弱势国家无法确认强势国家不会利用其权力优势侵犯自己的国家,因此,强势国家总是被认为是一种威胁。概而言之,只要存在权力落差,制衡迟早会出现。

第二种“威胁制衡理论”即威胁感导致了制衡。持这一观点的既有现实主义学者,也有自由主义学者。 现实主义学者认为,之所以产生制衡行为,不是“纯粹的权力”,而是“感受到的威胁”。而自由主义学者相对要温和一些,他们认为民主化、经济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制度等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国家进行制衡的动机。 总之,这与霸权国的对外政策有关,霸权国让其他国家感受到威胁,其他国家就要合起来制衡它。

根据以上理论,人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冷战后国际关系有没有出现制衡呢?回答这一问题,不得不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现实进行考察。

冷战后的美国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全球性超级大国,确立了实力、制度和文化三位一体的霸权体系。 美国每年的军费几乎占了世界军费总开支的一半。以其强大的实力做后盾,美国不断推行其单边主义政策,单边主义成为其冷战后的外交战略。如单反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强行建设其导弹防御系统;拒绝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在巴以冲突中明显偏袒以色列;拒绝参加《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国际刑事法庭;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强行使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等等。

美国权力优势如此突出,对外政策如此的强硬,依据旧有的均势理论本应出现针对美国的制衡行为。可是理论和现实出现了悖离:其他大国合伙制衡美国的局面并没有形成。

理论与现实出现悖离时,往往是理论本身出现了问题。软均势论者正是在这样理论无法解释现实的背景下产生的。

观察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不难发现另一奇特的现象,美国一超独大,虽然没有出现大国合起来“制衡”美国的局面,但美国也处处受到“制约”,使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处处受到阻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指出:“尽管美国的力量( 特别是军事力量) 优势所体现的国际力量失衡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但是,制约美国霸权内外因素是相当强劲和有效的, 它走不远。”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拉克战争。法国、德国等国应用国际条约制约了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俄国通过支持武器核查牵制美国,再加上美国在伊拉克周边驻军多日,开销巨大,担心拖久还会引起反战浪潮,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强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丧失了战争的合法性。导致美国国内和盟国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禁止美军从其领土经过,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国导弹从其领空经过,这都使美国的单边主义受阻。

从以上事实不难看出,超级大国在国际社会也不能为所欲为,它也受到了各方面的牵制。它的这种境况,用原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很难做出恰当的解释。国际关系学者在原有均势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进行了拓展,提出了软均势论。现在国际关系依然存在着制衡关系,但是并不是原有的“硬”制衡而是采用的“软”的方式。软均势理论恰如其分的解决了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和理论的契合问题。

(作者:燕山大学文法学院2011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注释:

王爱冬、李颖.论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与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战略[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2).

王爱冬、李颖.论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与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战略[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2).

评“软制衡论”,杨少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7期。

付瑞红、赵广成.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析论[J].现代国际关系.2011(8).

美国霸权遭遇软制衡,金灿荣,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2)。

上一篇:医学档案信息化整理模式探究 下一篇:改变传统思想构建新型家庭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