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农村教育发展的SWOT影响

时间:2022-10-04 12:32:18

信息技术对农村教育发展的SWOT影响

一、优势(Strength,简称S)

(1)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在网络环境中,通过视屏会议、论坛、E-mail等方式,可以实现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交互,使教师、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变得不再单调乏味。同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交互过程中获得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整个过程中,获益最大、提升最多的正是处于薄弱的农村学校。

(2)信息技术的形象性。在传统教育中,抽象的物体难以进行形象化,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看挂图、观察实验现象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是懂非懂,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高中物理课中“四冲程内燃机原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3Dsmax软件制作基本模型,剖析内燃机内部构造以及工作原理,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片断处理,给出相关的说明和特写,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解,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时留下深刻的印象。

(3)自由式搜索选择学习。信息技术中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呈现方式的可选择性深得学生喜爱,学生从中获得需要的知识,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需要的信息、下载资料,选择喜爱的教学内容,在网上与教师开展互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上网学习效率,对于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劣势(Weakness,简称W)

(1)农村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的新要求,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存在怀疑态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普及,许多城市学校基本实现了教学多媒体化,但农村学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但由于部分教师不能熟练运用这些设备,体会不到现代教育技术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应用产生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2)农村教学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匮乏。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在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还处在萌芽状态,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部分农村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校自身资源很少;有限的资源得不到科学有效地利用,许多教师将资源素材直接使用,缺乏对资源的探究和借鉴,不能进行整合应用。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却缺乏制作技术,而软件企业具有制作技术却又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制作的软件难以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这些都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

(3)各校网络各自为政,无法发挥教学资源整合优势。学校建设网站和资源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校园网络之间互通互联程度不高,城市学校则存在一定程度信息孤岛的现象,优秀的教育资源不能够与信息化水平欠佳的农村学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信息资源的不互通给农村教师使用优质资源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机遇(Opportunities,简称O)

(1)政府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历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使得全省大部分中小学校建设了网络机房,同时也提升了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比例。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对于加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有着明确的要求。

(2)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仅针对课本进行,很难获取到其他资料,学生疑问就比较少,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缺乏主动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星空时,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有关星空的知识,既满足了学生对星空的好奇心,又让他们感知了探索的过程,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传统教学的人—人的关系变成人—机—人的关系。如学校的网络社团活动,教师可以在网络社团平台上提出能够引发学生关注和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进行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师生间不需要面对面,使学生克服惧怕心理,更多的参与到讨论中来。

四、威胁(Threats,简称T)

(1)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农村,生存与生活环境差,教师收入较低,待遇差,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去教书,导致农村中小学专职、专任计算机教师较少。有的农村教师自认为年龄偏大,不愿学习,因此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

(2)造成教育目的实现的缺陷。信息技术在融入教育过程当中,容易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虽然在空间上拉近了距离,但却使人的心理越来越疏远、越来越淡漠,这将容易抑制学生一些情感、合作精神等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学生的道德缺失。学生的品德不健全,容易走上崎岖之路。

(3)引起家长的抵触情绪。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利用最多的是计算机和网络。网络上的资源错综复杂,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有休闲娱乐资源。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有部分学生利用上网学习的机会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如果不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网络就会成为耗时耗力、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甚至还会染上网瘾而难以自拔,家长将此责任归咎于计算机,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见图2,根据分析结果,结合SWOT矩阵,笔者提出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四类战略。

五、结语

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鉴于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使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探索现阶段农村教育发展的挑战和威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信息孤岛的局面,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消除信息鸿沟现象,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作者:任媛媛 朱祥华 单位:陕西省电化教育馆 扬州市电化教育馆

上一篇:数据库在中药学教学管理的实用性 下一篇:论中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