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临床适用性及安全性

时间:2022-10-04 12:25:39

生物材料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临床适用性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究生物材料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适用性和安全性。

方法:运用文献法以及病例资料回顾方法对整形外科使用的不同材料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早期整形外科所用材料大都具有刺激大、并发症严重等缺点。新型生物材料也存在个体性质之间的差异。

结论:整形外科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生物材料,避免造成排斥反应等毒副作用。

关键词:生物材料 整形外科 天然生物材料 人工生物材料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19-02

随着先进医疗技术的提升以及人们思想的转变,身体组织器官修复整形术在临床中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整形材料是影响整形外科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材质的材料具有功能上的巨大差异[2]。生物材料是整形外科手术中用于组织器官诊断、修复或者增强功能的高技术材料,能够发挥常规药物治疗所不具有效果。本文对临床常用生物材料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整形外科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内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对象主要为目前临床中常用的生物材料,按照功能可以分为4种:第一是组织器官填充材料;第二是声、光、电等能量、信号传导材料;第三是受力或者承载负重材料;第四是控制机体血流材料[3]。

1.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以及临床治疗调查法对近5年临床中最常使用的生物材料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对比。

2 结果

整形外科常用生物材料有两大类,及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生物材料。天然生物材料中应用率最高的为生物蛋白胶,占到了临床应用的36.80%,然后是脱细胞组织基质,临床使用率为19.04%。人工生物材料主要有3大类,其中高分子聚合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具体临床使用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天然生物材料。

3.1.1 生物蛋白胶。整形外科常用的生物蛋白胶主要成分为蛋白原、凝血酶以及氯化钙等物质,这种生物材料又被称为纤维蛋白粘合剂,与生物机体凝血功能的后期阶段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能实现与机体良好的相容,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异物进入有机体形成的排斥反应以及其他毒副作用。生物蛋白胶在植入患者体内后可以在数日内实现再吸收,对于组织生长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烧伤后的皮肤组织修复是整形外科经常遇到的治疗形式,多数烧伤患者会留下疤痕,并因此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行瘫痕切除手术后,创面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出血。生物蛋白胶所具有的凝血功能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进而避免了烧伤后感染现象的发生,提升了手术成功率。

3.1.2 脱细胞组织基质。脱细胞组织基质的原始材料是异体或者异种生物组织,通过运用理化方法进行脱细胞处理,可以将组织中的排斥抗原进行有效的去除,保证在组织移植过程中以及移植后产生排斥反应。脱细胞组织基质目前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术,特别是在进行烧伤患者的皮肤移植时,该材料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由于脱细胞基质本质为生物机体组织,且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因此能够在移植患者机体上生长,大大增强了烧伤患者的恢复几率。

3.2 人工生物材料。

3.2.1 高分子聚合物。聚合物是目前在美容整形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材料,通常作为面部填充剂使用,聚酯胶是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其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置入机体后能够保持长久的填充效果。但是该类生物材料往往在长期使用后留下隐患,如引起肿块或者周围组织坏死等。

3.2.2 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并且随着制造工艺的提升,其性能也逐渐完善和多样,形成了兼具美观和良好生物性能的特征。陶瓷是整形外科中常作为全瓷冠的制作材料,陶瓷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蚀性能,热传导效应较低,性质较为稳定并且可以实现样式和颜色的多样性选择。

3.2.3 金属材料。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金属材料的改良和应用,使更多新型的合金材料在临床医疗中取得很好的应用。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钛合金、银汞合金、钽、铌、镍钛合金等。医用不锈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良好的力学特征、耐磨蚀性等,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4 结论

人体本身是一个运行良好具有稳定性质的综合体,任何外来物质都有可能对机体产生影响。由于先天或者后天损伤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功能或组织缺陷,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不利影响[4]。在选择生物材料进行外科整形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求采用适用性强的材料,并不断提升植入技术,加强术后护理,全面提升外科整形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海江,闫爱春,杨瑞敏.可降解高分子生物材料在整形外科术后防粘连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38):7157-7160

[2] 林欣,侯敏.低结晶性碳酸磷灰石团块骨移植材料的合成及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4):6067-6072

[3] 宋晓冬,何乐人,吕长胜.肋软骨的影像学检测及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01):77-80

[4] 潘柏林,李东,马勇光等.整形外科门诊接诊流程标准化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09):573-574

上一篇: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治疗 下一篇:探讨腹膜后腔入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