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域中经贸翻译的文化缺失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04 11:38:23

实践视域中经贸翻译的文化缺失及应对措施

【摘要】 国际经贸翻译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化缺失是其中一大难题。文章从实践出发,列举实例,分析造成经贸翻译中文化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经贸翻译;文化缺失;处理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与信念的总和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文化的缺失历来是国际经贸翻译活动中存在的一大难题,也是经贸翻译不对等的主要原因。由于文化缺失涉及历史、环境、习俗、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它常使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的认识产生分歧,并在语言和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冲突。鉴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及国内的中小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因此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国际商务翻译活动中的文化缺失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现状及原因探讨

1.民族语言的特点

任何语言的交流与表达,都离不开民族语言的基础,因此任何国际商务活动都受交易双方民族语言特点的影响。“知识的占有是翻译的前提。”因此要做到文化缺失的对等翻译,就必须了解该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他们在各自民族的发展中积累和创造的很多具有各自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如:槁木死灰:withered wood or cold ashes对牛弹琴: castpearls before swine这些语言都带有很浓厚的中国民族语言的特色。

2.民族文化背景的缺失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因此,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如:“红色”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常常说红运、红榜、红包、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但西方人常将红色与流血和殉难相联系。此外,“红”有时还象征邪恶或风流,如霍桑的《红字》(ScarletLetter)中的女主人公因犯通奸罪胸部便被纹上一个红色的大A以示惩戒。而我国的红旗牌轿车要向西方出口,车名如翻译成“Red Flag”恐怕会无人问津,因为在英文中“Red Flag”用来表示警示信号,表示有危险或存在危险的情况。同样,“蓝色”在中国常用来比喻“天空”、“大海”,给人以广阔美好的遐想。而在英语国家,“蓝色”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然而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却是“幸福、吉祥”,因此,我们驾驶Blue Bird牌的汽车时,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

3.不同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

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受到该民族哲学背景和文化传统的长期影响,从而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万事万物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而思维方式的缺失又会造成语言文化的缺失。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却说“aswise as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高无上的帝王象征,甚至把它看作光明的未来,故有“望子成龙”一说。可是英美都把“龙”视为喷火的怪物,常被用做贬义,所以当我们在英文中看到“the old dragon”时,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习惯将其译为“年迈的龙”,其真实含义是“魔鬼,万恶之源”。当在国外报纸上看到“dragon”时,你千万不要把其译为中国的真龙天子,它是对那些可恶、凶猛,特别是对专门打人的坏警察的贬称。我们看狄更斯小说David Copperfield中的一段话:“I am taken home in a sad pligh,t and I have beefsteaks put to my eyes, and rubbed with vinegar and brandy?”把牛排( beefsteak)放在肿大的眼睛上,在汉语读者看来是莫明其妙的一件事情,但西方人却有用牛排缓解疼痛、疗伤的风俗习惯。

二、实践实务中的缺失现状与应对措施

1.避免盲目对应,采用多种翻译方法

(1)意译。如“I am notHamle.t”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问题上,忧虑重重,既怕泄密,又怕鬼魂是假的,还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因此终日心烦意乱,郁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现在Hamlet用来指“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或行为”。所以,本句应译为:“我绝不犹豫。”不能译为:“我不是哈姆雷特。”

(2)音译。Kentucky(肯德基), shampoo(香波),Nike(耐克), pizza(比萨), hacker(黑客),clone(克隆);胡同(hutong)、风水(fengshui)、麻将(mahjong)、人参(gin-seng)、荔枝(litchi)、阴阳(yin yang)、豆腐(tofu)等都是音译的很好例子。

2.避免负面的联想

“物美价廉”中的“廉”不能译为cheap,因为cheap有质量低劣的含义,“廉”可以译成inexpen-sive。“名优产品”用famous修饰固然不错,但不要用notorious一词,因为后者有“臭名远扬”之意。“宣传”可用publicity表示,而不宜用propaganda,因为后者暗含“夸大、粉饰、撒谎、欺骗”之意。中国某公司向美国出口一批吉普车,本来双方已经就有关事项谈妥,但在中国代表团赴美签订合同的最后关头,这笔生意却因该吉普车品牌的英语翻译而流产。因为这批吉普车的品牌名叫“钢星”,中方特意把它音、意兼顾译成GangStar,即由中文“钢”的音译加上“星”的对应英文组成,但是却没有考虑到gang在英语里是指“帮派、团伙”, gang star就成了“黑社会帮派之星”、“流氓团伙之星”。不难想象,这样的车在英语国家无人会买也无人会坐。

3.根据译入语接受者的文化心理适当进行缺失补译、转移调节或对等翻译国际著名化妆品品牌CD有一款Poison牌香水,中文意思是“毒药”,由于香水呈淡绿色,有人译作“绿毒”,它体现了西方女性自由奔放,追求野性刺激,粗犷风格的情调,颇受西方女性的垂青。但中国女性向以贤淑为美德,以体态为美形,以良言为美声,一直难以接受这款香水。后来译者根据其英语发音,译成“百爱神”,听起来既浪漫又多情,自然会博得女士们的爱慕。日本香烟Mild Seven不是根据其原意译成“温柔七星”或“七星牌”,因为“七”对中国人没有特别含义,而是把它音译成“万事发”(粤语“万事发”发音与英语Mild Seven相近),从而在市场上得到烟民的青睐。同样美国名牌香烟Marlboro译成中文“万宝路”显得既高贵又气派,使得国内烟民纷纷以抽此洋烟为荣。20世纪70年代,万宝路广告在香港播出时,香港人对画面上骑马游牧的牛仔却没有好感,因为他们认为牛仔是低下劳工。万宝路迅速对传播策略作了调整,结果在香港电视上出现的不是牛仔而是年轻洒脱、事业有成的牧场主。1993年底,万宝路在中国播放了一则贺岁广告,将跋山涉水、勇往直前的西部牛仔换成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中国大汉。

三、问题的解决与展望

国际经贸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语言的互动。国际经贸翻译绝非是一一对应的文字转换,而是要在保持原文深层结构的语义基本对等、功能相似的前提下,重组原文的表层形式,要特别注意两种文化的缺失,注意结合本土文化―――保持民族本土文化的精神以及民族本土语言的风格,注重翻译中的跨文化、跨语言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差异,达到语用上的等效,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参考文献

[1]Edward Sapir.Culture,Language and Personality[M]. Cal-ifornia: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 1964.

[2]李靖舒.英语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跨语言因素[J].沈阳大学学报, 2005, (12): 75-77

上一篇:依托创意工作室 推动品牌策划人才养成 下一篇:浅析汉代文字瓦当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