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进一步的能源改革?

时间:2022-10-04 10:13:36

如何认识进一步的能源改革?

我们如何认识进一步的能源改革呢?

理论上说,私有化不是能源改革的主要目标。能源改革首先是要让消费者有更多能源选择,使能源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更具竞争性,提高能源企业的效率,降低能源价格。如果转变了能源企业的资本性质,而没有提高竞争度,改革是没有意义的。

就现状来说,民营参与和能源国企改制是加强能源行业竞争的重要途径。民营对竞争的好处比较明确,而国企改制才能真正剥离国有能源企业的政府职能,抛去历史包袱,提高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民营资本占有一定比例,可以降低价格管制的风险。

改革也不是为了涨价。由于历史原因和能源价格现状,涨价可能是能源改革的直接后果。在能源改革中,最大的难题是能源价格上涨。除了政府补贴,提高能源行业效率是减少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唯一途径。民营和外资的参与、提高行业效率是能源行业改革和可持续的重要保证。外资和民营参与,除了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可以作为新的资本来源。

改革的目标还包括保证居民基本能源消费和鼓励节能。考虑到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与能源的垄断性和公共性,政府应该分担改革成本,尤其是补贴贫困居民的基本能源供应。能源企业在改革中会得到经营效率提高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效益,但同时也会被要求承担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通俗地形容为“消化一些”,如“煤电联动”,发电企业需要消化30%的煤价增长。而作为“足够的能源供应”的直接受益者,居民也可能必须承担因市场化改革而可能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

理想的能源改革应当是一个整体改革,需要整体设计。主要包括资源管理体制和价格改革、国企和投资体制等配套改革,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此外,由于情况与中国比较接近,转型经济国家的一些能源改革经验可以借鉴。许多转型经济国家(如波兰、匈牙利、立陶宛、爱沙尼亚等)除了能源市场化改革,都设有独立的能源管制机构,加强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此外,大部分经济转型国家还建立了政府能源基金补贴贫困人群。

国有能源企业可以通过吸收多种经济成分,或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国有能源企业产权制度、经营机制等实现根本性转变。外资和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或竞争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参与能源行业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政府对能源国企的产权和商业管理职能,应与政府对行业的监督和监管职能明确分离。

能源改革关系到企业、政府、居民的利益,需要政府依据法律严格监管。应该加快能源立法进程,如《电力法》、《煤炭法》的修改等,完善监管机制。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能源的特殊性,相对缓慢的能源改革应得到理解。但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说明,能源改革的时机对改革的成效至关重要。改革的好时机应是当能源行业的运行情况比较好,或者至少还不太坏的时候,其改革难度和成本,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非常不一样。

然而,在能源行业整体运行情况比较好的时候,改革的迫切性通常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能源改革进程必须居安思危。保证社会稳定的优先性不应该是改革的障碍,而应该是动力。加速能源改革进程需要各级政府的决心,制定详细的改革实施计划和具体工作步骤和措施,以及确立明确的时间表。

(林伯强: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瞩目湘南产业转移 下一篇:房地产营销的十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