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胃管用于患儿催吐洗胃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4 08:59:15

一次性胃管用于患儿催吐洗胃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胃管催吐在误食中毒患儿洗胃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6 例误服药物患儿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胃管催吐洗胃,对照组采用压舌板或手指催吐,比较两组催吐成功率和咽部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关键词:一次性胃管;小儿;误服药物;催吐

护理小儿误食毒物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尽可能及早催呕、清除胃内的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基础[[1]。对于中毒发生不久,毒物尚未被吸收,患儿胃内仍有大量食物或固体毒物时, 鼓励能合作的患儿口服进洗胃液后刺激咽喉部催吐比洗胃更合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压舌板或手指催吐效果不佳,即刺激咽喉部后患儿仅出现干呕或呕吐量过少、咽部粘膜容易损伤等情况, 鉴此,我科应用一次性胃管催吐,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 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误食毒物患儿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3~14岁;误服药物为氯氮平5例,降压药3例,避孕药5例,灭鼠药2例,药物过量5例,食物中毒 7 例,药物不明9例;所有病例均神志清楚,有合作能力,误服毒物至入院时间30 min~2 h,无中毒症状出现,无洗胃禁忌证;按入院先后次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 例,两组性别、年龄、误服毒物种类、就诊时间 、临床症状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坐位,催吐前让患儿饮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至有饱胀感200~300 mL。观察组:操作者戴一次性手套取8-12号一次性胃管从口腔置入,至舌后根下1~2 cm 时缓慢上下滑动 ,以刺激患者引起恶心呕吐,如此反复催吐,直至呕出液澄清无颗粒及残渣,以排出胃内尚未吸收的毒物达到预期效果。对照组:操作者戴一次性手套 ,按常规用一次性压舌板或手指压其舌根催吐。两组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完成操作。

1.3评价方法 ①催吐成功率。有效催吐的指标为吐出洗胃液量大于或等于饮入洗胃液量;②咽部损伤按轻重分咽痛和咽部黏膜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催吐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采取催吐法能迅速将胃内容物全部吐出体外,以迅速清除胃内毒物,也可在准备插管洗胃前先予催吐,有助于排出胃内较大的毒物颗粒,并可避免较大的毒物颗粒及较多的食物残渣在插管洗胃过程中堵塞胃管,延长洗胃时间、增加毒物吸收、引起相关并发症。且经口饮入洗胃液对口腔、咽部及食管黏膜上的毒物均进行彻底洗除,反跳率较低[2]。由于患儿对医院环境、医生及洗胃产生恐惧心理,常表现出哭闹不安、狂躁挣扎,多数不合作,如强制下催吐洗胃,常导致腹压增高,易将胃内液体挤回食管,反流入口、鼻腔溢出或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3];促使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加速毒物的吸收[4]。对照组使用压舌板刺激咽部或舌根进行催吐,因一次性压舌板形状扁、直、宽、硬、短,伸入太短则只压在舌背上,不利于引起呕吐反射,催吐效果不佳;伸入太长则损伤咽后壁,易致咽喉部黏膜机械性损伤,加剧患儿痛苦;而手指按压会因患儿的不配合有咬伤的危险;观察组使用一次性胃管是采用符合硅胶或软聚氯乙烯塑料制成,表面光滑,柔软度高、富有弹性,有自然的弧度,符合咽喉部的生理弧度,以伸入舌后根下 2~3 cm或更长而不损伤咽喉部黏膜,引起有效的呕吐。另外,一次性胃管管径小,直径 2~3 mm,不会堵塞咽喉部,引起咽痛、咽部出血等概率较低,有效减轻患儿的不适与痛苦。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催吐成功率高,有效的呕吐反射减少了刺激咽喉的次数与强度,减轻了咽部黏膜的损伤,大量胃内容物的及时排出,避免了洗胃液在胃内的潴留,并发症低。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相对较小,尚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丁淑贞.最新急诊科临床护理操作细节与护理风险质量安全管理控制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

[2]卜秀芹.不同洗胃法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15):70.

[3]徐晓燕.小儿洗胃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83-284.

[4]陈月莉.催吐法在急性口服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3):17-18.

上一篇:眼科全麻手术中地佐辛超前镇痛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