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考后细思量

时间:2022-10-04 08:03:46

学生考试前,教师要选用合适的试卷;考试后,教师要通过数据分析、试题拓展和学生反馈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

通过试卷分析,诊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法、追求课堂最佳效益的常用方法。要让试卷分析科学地发挥作用,教师在考前考后还得细细思量。

首先,思量的是试卷的质量。在网络通行、教辅泛滥的时代,教师可用于测试的试卷可谓汗牛充栋,选择的余地极大。但教师选用来检测学生的试卷的命制必须能准确匹配自己当前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英语学科为例,测试卷中要能反映当前学生需要掌握的四会单词、词组、语法,要达到新课标规定的阅读能力等。所以教师编制、选用测试试卷时要细细思量:试卷是不是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新授课结束时与综合复习阶段、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示范区与贫困区、同一学校不同班级等都存在着不同差异,所以测试卷不能千人一面,而要因班、因人、因时而异。

其次,要思量的是考后的数据分析。对于每次考试而言,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重点分析以下几类数据:成绩明细表,即用excle表格呈现每一学生每一题的正确与否或分数;班级试题分析,即全体学生每一道客观题的正确率和主观题的平均分;班级频数分析,即班级每一分数段学生数量统计,可以分析出好、中、差学生的分布。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再联系、反思自己的课堂,查找出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从而更好地确定自己下一阶段的教学和训练重点,并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最后,在试卷评讲中还要思量试题和学生的本身。课堂评讲试卷时,教师可以通过试题的变式或延伸、拓展再次考察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的掌握程度,看看学生是理解、熟悉还是会运用。老师藉此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达到什么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评讲试卷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分析学生的错误是普遍问题还是个例,是课堂教师讲解不透还是课后训练不足导致,是由于学生解题技能欠缺还是其他因素,让教学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上一篇:厘清问题,注重“诊断” 下一篇:以折线图诊断三维目标是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