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云台山地区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时间:2022-10-04 07:59:38

江苏省云台山地区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摘要:在2000~2010年期间,选择春夏蜻蜓羽化的高峰期,在江苏省云台山地区进行蜻蜓目昆虫的随机取样采集,并进行分类鉴定。初步确定云台山地区蜻蜓目昆虫共计41种,隶属于9科27属;东洋界特有种稍占优势,有14种,占总数的34.15%;东洋和古北两界共有种13种,占总数的31.71%;古北界特有种相对较少,有4种,占总数的9.76%。多样性指数为2.894 4,均匀度指数为0.846 4,优势度指数为0.048 8,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031 4。

关键词:蜻蜓目昆虫;区系;多样性;江苏省云台山

中图分类号:Q9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821-04

蜻蜓目(Odonata)昆虫是昆虫纲中比较原始的种类,其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全世界目前共记载约5 500种,中国已知有600余种。蜻蜓目昆虫多以其他昆虫为食,是一些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1];依据其稚虫对水质的不同反应,可监测水环境污染。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蜻蜓目昆虫的宝贵资源,作者于2000~2010年期间对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地区的蜻蜓目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1 自然概况

云台山地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处于119°10′E、34°36′N,位于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华北区与华中区的交汇处。云台山地区可分为前云台山(花果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宿城)等。总面积约160 km2,前云台山主峰大尖顶(又名玉女峰)海拔625.3 m,是江苏省最高峰,成为黄海之滨的天然屏障。后云台山主峰大桅尖海拔605 m,鹰游山海拔359 m,锦屏山海拔427 m,其余山峰海拔400~500 m。云台山山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山系为泰山山系沂蒙山支脉的余脉。

云台山地区位于暖温带南缘南北气候交界地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因此比同纬度西部其他地区更显温暖湿润。区内年平均气温14.1 ℃,1月份均温-0.4 ℃,7月份均温27.4 ℃,最高气温35.7 ℃,最低气温 -13.2 ℃,无霜期219 d。年平均降水1 038.1 mm,年日照时数2 569.1 h,日均气温>10 ℃年均积温4 898.7 ℃,年平均相对湿度82%。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鉴定

在2000~2010年期间,选择春夏蜻蜓羽化的高峰期进行了多次蜻蜓目昆虫的采集。根据蜻蜓主要栖息于水域附近地区的特点,调查主要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在云台山地区的宿城、云山、天台、花果山等一些比较适合蜻蜓生长的山间和水域附近进行采集,然后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鉴定主要依据文献[2]、文献[3]的描述特征,同时参考文献[4]至文献[15]。鉴定后用估算法统计数量情况,分析多样性情况。具有50只以上标本的为优势种。采集样地分布见图1。

2.2 数据分析

2.2.1 多样性指数(H′) 采用Shannon-Wiener公式[16]:H′=-∑PilnPi;Pi=Ni/N;式中:Pi是第i种的个体比例,Ni是第i种的个体数,N是全部物种的个体总数。

2.2.2 均匀度指数(J) 采用Pielou公式[17]:J=E/lnS;式中:E为均匀度,S为物种数。

2.2.3 优势度指数(D) 采用Berger-Parker公式[18]:D=Nmax/Nt;式中:Nmax为优势种的种群数量,Nt为全部物种的种群数量。

2.2.4 优势集中性指数(C) 采用Simpson公式[19]:C=∑Pi2;式中:Pi是第i种的个体比例。

2.2.5 物种丰富度(S) 即物种的数目,直接用样地中物种数表示[20]。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类和区系组成

调查共采集蜻蜓目昆虫9科27属41种,其中差翅亚目6科20属26种,包括蜻科12属17种,春蜓科4属4种,蜓科1属2种,伪蜓科1属1种,大蜓科1属1种,大蜻科1属1种;束翅亚目3科7属15种,包括蟌科4属12种,色蟌科2属2种,扇蟌科1属1种。优势种为蜻科的异色多纹蜻、黄蜻;色蟌科的透顶单脉色蟌;扇蟌科的白扇蟌;蟌科的褐斑异痣蟌、黑脊蟌、黄纹蟌、蓝纹蟌。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还可以看出,蜻蜓区系种类中,东洋界特有种占有一定的优势,有14种,占总数的34.15%,代表种有褐斑异痣蟌、黄纹蟌等;古北和东洋两界共有的种有13种,占总数的31.71%,代表种有黑脊蟌、蓝纹蟌等;古北界特有种4种,占总数的9.76%,代表种有二色异痣蟌等;广布种有10种,占总数的24.39%,代表种有白扇蟌、透顶单脉色蟌等。

3.2 属、种丰富度比较

对所采集的41种蜻蜓进行属数、种数以及单种属数、多种属数等进行统计、计算,并分析各科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各科属数占总属数的百分比和各科的属种比值系数,从而分析各种蜻蜓在云台山地区的相对丰富度和蜻蜓组成的结构(表2)。从属种比值系数上看,云台山地区蜻蜓总体属种比值系数为0.7,小于该比值的科有蟌科(0.3),该科有12种,占总种数的29.3%,说明这一科在云台山地区丰富度相对较高;还有蜓科(5.0),该科只有2种,占总种数的4.9%;蜻科属种比值系数为0.7,该科有17种,占总种数的41.5%。大蜓科、伪蜻科、大蜻科、扇蟌科均为单科单属。从单种属与多种属的统计上分析,单种属有20种,占总属数的74.1%,说明云台山地区蜻蜓区系在起源和构成上比较复杂。

3.3 多样性指标比较

群落多样性测定指标是度量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群落多样性的重要依据,不同学者推崇不同的多样性指数。本研究选用了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D)、物种丰富度(S)和优势集中性指数(C)进行了相关研究,江苏云台山地区蜻蜓物种丰富度为41,多样性指数为2.894 4,优势度指数为0.048 8,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031 4,均匀度指数为0.846 4,表明该地区蜻蜓种群结构比较稳定,物种相对较集中。

4 小结与讨论

1)云台山地区蜻蜓区系构成中以东洋界特有种为主,比重为34.15%;古北和东洋两界共有种次之,比重为31.71%;广布种比重为24.39%;古北界特有种比重只有9.76%。说明云台山虽然处于东洋界与古北界的过渡区域,但蜻蜓区系却处于两界交汇带偏东洋界一侧。这也许是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使得局域性微环境发生改变,特别是与蜻蜓生存相关的植被、温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

2)从单种属与多种属的统计上分析,单种属占总属数的74.1%,表明云台山地区蜻蜓在起源和构成上比较复杂。云台山地区地处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华北区与华中区的交汇处,可能这一原因导致该地区的蜻蜓目昆虫有相对较为独立的体系,正是由于该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得蜻蜓目昆虫在这一地区得到较好生长。

3)该地区蜻蜓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为2.894 4,优势度指数为0.048 8,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031 4,均匀度指数为0.846 4,表明该地区蜻蜓种群结构比较稳定,物种相对较集中。云台山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低山丘陵区、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海之滨,为暖温带南缘、南北气候交界地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这些原因引起该地区总体生境多样性相对较低,这也与该地区人为活动较多相适应。

4)蜻蜓种群结构的多样性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蜻蜓种群结构的状态。掌握种群的动态及制约因素对合理保护和利用蜻蜓资源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尽量减少和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昆虫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TENNESSEN J K. The rate of species description in Odonata[J].Entomological News, 1997,108(2):122-126.

[2] 隋敬之,孙洪国.中国习见蜻蜓 [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3] 赵修复.中国春蜓分类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 赵修复.中国棍腹蜻蜓分类的研究[J].昆虫学报,1953,3(4):375-434.

[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昆虫[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6] 郑乐怡.昆虫分类(上) [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 周 尧.昆虫图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 忻介六.昆虫形态分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9] 赵梅君,李利珍.中国600种昆虫生态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10] 王效岳,海普纳.台湾蜻蜓彩色图鉴[M].台北:城邦出版集团,1997.

[11] 虞蔚岩,李朝晖,黄 成.江西省海会地区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J].四川动物,2007,26(1):103-107.

[12] 虞蔚岩,李朝晖,黄 成,等.江西省庐山地区蜻蜓的多样性[J].昆虫知识,2007,44(1):110-115.

[13] 虞蔚岩,李朝晖,宋东杰,等.南京老山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分析[J].四川动物.2008,27(3):322-326.

[14] 虞蔚岩,李朝晖,宋东杰,等.紫金山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4):139-142.

[15] 虞蔚岩,李朝晖,黄成,等.江西省庐山地区蜻蜓目蜻科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54-2856.

[16] 黄红英,朱 飞,欧建群,等.广东韶关市郊不同生境蝶类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初步研究[L].昆虫知识,2003,40(2):167-171.

[17] 张智英,李玉辉,柴冬梅,等.云南石林公园不同生境蚂蚁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5,13(4):357-362.

[18] 杨大荣.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蝶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研究[J].昆虫学报.1998,4(1):48-55.

[19] 舒晓艳,汤成华.宏门冲蝶类多样性研究初报[J].怀化学院学报,2003,22(2):53-56.

[20] 陈振宁,曾 阳.青海祁连地区不同生境类型蝶类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1,9(2):109-114.

上一篇:蜡样芽孢杆菌CGMCC4348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 下一篇:基于双DSP的废墟搜救雷达实时处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