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对全麻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的影响

时间:2022-10-04 06:46:10

地佐辛对全麻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全麻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全麻手术120例, 随机分为三组, D组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给予地佐辛10 mg, F组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给予芬太尼0.2 mg, C组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给予2 ml生理盐水, 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 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及清醒程度。结果 D组与C组术后清醒程度较好, 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无明显差异性, 但两组时间都明显少于F组(P

【关键词】 地佐辛;全麻;拔管时间;手术间利用率

全麻术后尽早高质量地拔除气管导管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 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或重症监护室的几率, 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如何快速、安全、平稳地拔除气管导管, 维持患者全麻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1], 一直以来都很受医学界重视。本研究探讨地佐辛对全麻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 男43例, 女77例, 年龄46~78岁, ASAⅠ~Ⅱ级, 体重(54.5±9.4)kg, 心、肺、肝肾功能及精神状况无异常。排除标准:对本品或阿片类药物过敏者;药物成瘾史或长期服用镇痛药患者;预计困难气道患者;术前一个月使用过阿片类和精神类药物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

1. 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饮食, 术前30 min肌注氢溴酸东莨菪碱0.3 mg。入室后开放周围静脉通路, 常规监测BP、HR、ECG、SpO2、PETCO2和BIS。三组都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TCI血浆浓度靶控(TCI-Ⅲ型, 广西威利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分级诱导, 患者意识消失时给予顺苯磺阿曲库铵0.2 mg/kg, 气管插管后改侧卧位。术中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在35~45, 三组患者术中都未追加肌松药。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分别给予D组地佐辛注射液(批号:13042421,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0 mg静脉注射、F组芬太尼注射液(批号:2121118, 人福药业有限公司)0.2 mg及C组2 ml生理盐水。皮肤缝合前停止滴注丙泊酚, 缝皮结束停止滴注瑞芬太尼。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节律规则, RR 10~14次/min, VT6~8 ml/kg, 吞咽反射恢复, 清醒, PETCO2为34~48 mmHg时予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 辅以面罩吸氧, 必要时予以托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以纠正舌后坠。所有拔管操作均由同一麻醉医师完成。

1. 3 监测指标 记录麻醉分级诱导时意识消失的血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浓度, BIS值, 记录手术时长, 术后拔管时间, 拔管5 min后的疼痛VAS评分、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及术后半小时对镇痛药的需求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三组患者体重、年龄、身高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意识消失时血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浓度及BIS值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时长无统计学意义。

D组、C组手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全麻术后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可以提高手术间的使用率, 还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血浆浓度靶控全凭静脉麻醉, 由于这两种药物均具有体内代谢迅速、无蓄积、停药后苏醒快而完全的优点,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快通道手术麻醉中, 瑞芬太尼停药后易产生痛觉过敏现象导致患者循环剧烈波动并烦躁[2]。围拔管期由于气管导管和吸痰等机械性刺激, 手术创伤及麻醉减浅的应激反应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增多, 引起BP升高, HR增快和心肌氧耗量增加等, 可诱发冠心病或潜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脑血管意外[3]。

地佐辛是κ受体激动剂, 也是μ受体拮抗剂[4], 镇痛作用弱于喷他佐辛, 成瘾性小, 呼吸抑制作用轻微, 皮下、肌内注射吸收迅速, 肌内注射30 min内生效, 静脉滴注5 min生效。本品5 mg的镇痛效力相当于哌替啶50 mg, 相当于5 mg吗啡, 相当于0.1 mg芬太尼。t1/2为2.2~2.8 h。在肝脏代谢, 用药8 h内80%以上经尿排泄,常用于手术后镇痛、内脏及癌性疼痛。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给予地佐辛或是芬太尼均可有效减轻围拔管期应激反应, 但是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都延迟, 而且拔管后呼吸抑制发生率增加, 手术室停留时间延长或需要转入麻醉恢复室观察。地佐辛组与对照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拔管5 min后的疼痛VAS评分、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及术后半小时对镇痛药的需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 地佐辛由于镇痛效果好, 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5], 使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后可以快速、平稳地早期拔除气管导管,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向鸿,黄盛,肖剑鹏.不同剂量地佐辛减轻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29(3):251-253.

[2] 耿志宇,许幸.瑞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25(4):203-206.

[3] Kanaidel M,Fukusakil M,Tamural S,et al.Hemodynamic and catecholamine responses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using a lightwand device (Traehligh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 Anssth, 2003,17(3):161-165.

[4] 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16(4):255-256.

[5] 安礼俊,张宙新,胡伟,等.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1(7): 1036-1039.

上一篇: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下一篇:磺达肝癸钠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