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识别

时间:2022-10-04 06:27:37

现金流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识别

一、现金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表述为: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企业现金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现金流量、现金流程、现金流向和现金流速。这里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不应作为现金;提前通知金融机构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则应包括在现金范围之内。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这一定义提出了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现金流程是指实现现金流量的路径;现金流向是指企业现金流量的趋势;现金流速是指从支付现金到收回现金所需时间的长短。

二、现金流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

现金流量的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循环中,无法按时回收到期的货款或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决定了现金流量的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更应该高度重视现金流量的风险控制。

1.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1)内部控制的概念

目前权威的内部控制定义由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其定义如下: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性。

(2)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组织管理部门设置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效果,它是组织内部控制预期结果和基本任务的统称。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认为内部控制主要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2.企业风险的种类

目前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并且风险的本质是不稳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也就是说风险是可能发生的危险。现在我们把企业风险一般分为以下五类:即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

3.现金流量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分析

现财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财务活动的起点是资金的垫支,终点是得到价值增加的货币,财务活动是为了获得增量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在本金垫支时就己自然而然地埋下了财务风险的种子,即存在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或是无法获得本金增值的风险。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蕴藏在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也可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识别

1.通过现金流的基本组成要素识别财务风险

第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包括流入量、流出量及流出量与流入量的差额――净流量。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各项财务收支的现金盈余水平,是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

第二,现金流程。现金流程涉及现金流量的组织、岗位设置、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手续程序等,集中反映了企业实现现金流量的路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由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的员工分别进行的,具有分散性,因此现金流程的分布也必然是分散的。如果现金流量的组织过程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第三,现金流向。现金流向分为流入与流出两个方面,表示企业现金流量的趋势。流入表明企业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说明企业竞争能力的构成及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流出表明现金支付的主要用途,可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及成本费用构成。对于特定的企业而言,现金流向会存在一个相对恰当的标准结构。

第四,现金流速。现金流流速可以用现金周转期衡量,要增加价值创造就必须加速现金流的周转速度,缩短现金周转期。现金周转是指企业从现金投人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现金的过程。它大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回收期、应付账款递延期。

2.通过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比较分析识别财务风险

(1)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不足,要靠不断地筹集资金维持经营;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是依靠收回投资或处置长期投资,而不是因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支出所得,则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当“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且“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均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入量,各项活动完全依靠筹集资金维系,一旦举债困难或不能筹集到权益资金,企业将面临较大财务风险。

(3)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不足,资金筹集出现困难,主要依靠投资净收益或处置长期投资所得维持运营,企业已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4)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表明企业三项活动均能产生现金净流入量,现金流量充足,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持有较多现金虽能防止因现金流量缺乏导致财务危机, 但现金的收益性最差, 且会增加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所以企业要积极寻找投资机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表明企业三项活动均不能产生现金净流入量,企业处于崩溃的边缘,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如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企业最终只能选择破产清算。

(5)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都能产生现金净流入量,财务状况较稳定。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扩大中长期投资,短期内出现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是较正常的状况,但要注意投资规模和长短期投资的合理搭配。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均产生了现金净流入,但筹资活动为现金净流出量,说明有大量到期债务需要现金偿还,短期内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但只要经营活动能提供稳定的正的现金净流量就不会有太大压力。

(6)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表明企业主要依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维持日常开支,一旦经营活动不能产生正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也不能产生现金流量,企业就会因财务状况恶化陷入危机。

参考文献:

[1]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2]陈君博.《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和控制》.《冶金财会》,2005年2月

上一篇:水利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整体影响分析 下一篇:综述建筑施工中的模板安装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