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破局“千镇一面”

时间:2022-10-04 05:12:05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破局“千镇一面”

一、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2016年6月,300个试点示范镇共整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8.4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5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78.6万人。一是试点镇经济增长动能强劲。三年来,300个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4%和24.8%,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二是产镇村加速融合发展。城镇集聚、带动、辐射作用凸显,有力促进了新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300个试点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2.5%、13.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配套设施日趋完善。300个试点镇通镇通村公路通达率、垃圾收集清运率达到100%,城镇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84%以上和52 %以上,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分别比2012年增加3.1、2.2平方米。四是城镇规模明显扩大。三年来,300个试点镇建成区面积扩大65平方公里,镇区平均常住人口1.59万,是四川省建制镇平均水平的2.74倍。城镇集聚人口万人以上的镇超过600个,1―3万的镇492个,3―5万的镇103个,5万人以上18个,部分小城镇已初具小城市的人口规模条件。

二、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各试点镇立足自身优势条件,坚持“一镇一业”、“一镇一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一是工业特色镇。主要依托工业园区、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如泸州市二郎镇和遂宁市沱牌镇已成为展示川酒文化的特色名镇;绵阳市石马镇利用背靠科技城的优势,打造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电梯小镇”。二是商贸特色镇。主要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立足为农业农村服务,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泸州市九支镇通过发展农副产品等批发市场,成为川黔交界商贸物流重镇;彭州市餮粽虺醪浇ǔ伞笆卟嗣骋仔≌颉薄H是旅游特色镇。主要依托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如大邑县安仁镇打造中国博物馆小镇,江油市青莲镇打造国际诗歌小镇,宜宾市李庄镇打造文化抗战名镇。四是其他类型特色镇。如攀枝花市红格镇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特色镇;郫县菁蓉镇以“菁蓉创客小镇”为品牌,打造创新创业特色镇;资阳市龙台镇突出柠檬种植优势,建设中国“柠檬小镇”。

三、特色小城镇建设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破局“千镇一面”。重视编制试点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利用四川独特的山、水、林生态优势,创建美丽宜居小城镇。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明确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重点和政策导向。二是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创业就业。突出发展95个工业镇、107个商贸镇、98个旅游镇,分类施策,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新优势,加强服务配套能力建设,为就业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建设治理。率先全面放开特大城市以外的城镇落户限制,清理并废除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限制条件。探索PPP、BT等市场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扩权强镇,提升城镇建设治理水平。四是致力补足短板,追求宜业宜居。省级每年整合专项资金7.1亿元、每个镇单列60亩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畴,公办学校对其普遍开放。三年共培训试点镇干部人才5000余人,提高了建设管理水平。

在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过程中形成了以下认识:一是四川农村人口比例大,发展特色小城镇,是落实中央“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典型的四川城镇化建设新模式。二是四川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发展特色小城镇,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为释放西部这个“最大回旋余地”巨大潜力、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摸索了经验。三是四川资源富集人民勤劳,发展特色小城镇,顺应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潮流,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广阔平台。四是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发展特色小城镇,真正保留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文脉和四川记忆。

上一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 下一篇:小本生意挣大钱 免费扶持你当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