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消费形势及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时间:2022-10-04 04:34:58

上半年消费形势及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据预测分析,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左右,实际增速将达14.5%。在宏观刺激政策增量退出的背景下,在短期各项促进消费政策已经发生作用并在中期可能产生政策效应递减的情况下,下一步应重点着眼于促进中期消费需求的扩大,并为实现消费需求长期持续较快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当前,应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统筹协调促进消费的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

一、上半年消费形势分析

(一)消费增长态势

今年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平稳较快增长。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0339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5亿元,同比增长18.7%,比上年同月加快3.5个百分点,比4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名义增速变化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经历了1月份的较低增速(14%)和2月份的较高增速(22.1%)后,从3月份开始基本保持稳定并逐步加快态势。而从实际增速变化看,今年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自2007年1月份以来月度最高增速(19.1%),而从3月份开始呈现稳定并轻微减慢态势。总体看,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延续了去年较快增长势头,最终消费对支撑宏观经济较强增长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1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拉动GDP6.2个百分点,略低于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5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51369亿元,同比增长18.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8970亿元,同比增长15.6%。按消费形态分,1―5月餐饮收入6776亿元,同比增长16.7%;商品零售53563亿元,同比增长18.4%,与1―4月增速基本持平。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14大类商品销售均保持了较快增速,其中汽车类同比增长39.2%,比1―4月加快0.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6.9%,较1―4月减慢0.1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8%,较1―4月减慢0.9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8.8%,较1―4月加快1.4个百分点。无论从整体消费还是从分类消费情况看,今年1―5月消费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二)消费者信心

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今年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仍然处于信心较为充足区域(100以上),分别为106.6和106.8。但从变化趋势看,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在经历了今年3月份较高幅度增长后双双回落,总体改变了自2009年7月份以来长达9个月的持续回升态势。在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局面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消费者信心比较充足,但在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增强和资产价格泡沫集聚的情况下,消费者信心受到了一定冲击。

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49.5%,剔除季节因素后为51%,结束了此前连续三个季度的上升势头,与一季度相比略降1.1个百分点,基本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通货膨胀预期的进一步增强可能是导致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城镇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延续了今年一季度的下滑态势,二季度较一季度下滑2.6个百分点,表明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感受进一步增强。与1季度相比,城镇居民投资意愿回落,消费意愿平稳,储蓄意愿维持高位。

二、全年消费走势预测

(一)影响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第一,居民收入在短期和中期的较大幅度提高将为居民消费增长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变化,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低工资劳动力群体的工资上涨趋势日益增强,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农民工工资平均上涨20―30%,将形成较强的工资上涨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为重点的调整收入分配的相关制度改革和政策出台将有力推动居民收入较快增加。自今年年初以来已先后有14个省市调整了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接近20%,上调地方最低工资标准短期内将遍及全国,这将推动其他层次工资水平的上调。

第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相关政策完善将有利于降低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当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凸显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将为广大人民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社会保障,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和提升居民基本消费能力。

第三,促进消费相关政策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将有助于短期释放居民消费潜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确实取得了短期扩大消费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分别延长了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期限;细化、完善了相关补贴措施;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这些促进消费政策一方面降低了居民消费成本,鼓励短期消费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也对居民消费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引导,为较长期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2、不利因素

展望短期和中期消费增长趋势,一方面,政府扩大内需的大规模投资已基本结束,其对消费的直接和间接刺激效应已基本释放;而另一方面,随着已出台促进消费政策实施时期的延长和其他促进消费政策的新出台,政策效应递减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如汽车消费,2009年经济型轿车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极大刺激了汽车消费和生产,我国汽车月产销量跃升至百万辆,而在今年汽车消费优惠政策力度有所减小的情况下,汽车生产和销售增速都较去年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这表明促进消费政策在短期可能导致透支未来消费,而随着政策实施期限的延长,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将会影响到刺激消费政策的整体效果。而这将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消费的较快增长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不确定因素

住房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对居民而言,购买住房本身构成投资行为,而为了筹集购房资金和偿还房屋贷款等而对其他方面消费的限制,以及对住房本身进行的装修、购置家具和家用电器等直接形成消费。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今年4月中旬开始实施新一轮更为严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现有数据看,政策调控效果有所显现,但未来走势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变化趋势还不十分明确。

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化看,虽然5月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环比继续上涨,但涨幅有了较明显的回落,其中二手房价格涨幅回落幅度更大,特别是二手房价格环比出现了下降。另一方面,今年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2.5%,增幅较1―4月回落10.3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4月份下降15.8%,销售额下降25%。目前房地产市场主要呈现出“量跌价稳”的胶着状态,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从对未来消费增长的影响看,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主要构成了影响消费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为:(1)房地产市场若在较长时间内延续“量跌价稳”的态势,市场交易量的萎缩和交易价格的相对平稳将会直接限制住房消费的增长,也会对其他消费的扩张造成一定抑制作用。商品房交易低迷将会抑制一定时期住房互补性消费的较快增长,如装修装饰、家具和家用电器购买等。由于价格一直未能出现明显下降,更多有需求的购买者会选择持币观望等待购买时机,等待购买行为并不能放松当期消费约束,也难以有效支撑其他方面消费的扩张。(2)若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部分前期观望的购买者将选择购买,可带动一定时期住房互补性消费的增长;而持续看跌价格的潜在购买者可能继续观望,同时由于住房价格的下跌使其购房压力有所降低,节省的购买能力可以转而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费。

(二)消费走势预测

综合上述影响因素,总体看,在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长较为强劲的基础上,下半年支撑消费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的影响仍将较为突出,因此,从全年消费增长走势看,下半年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根据消费预测方程预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左右,其中,上半年增速预计为18%,3季度增速预计为18.5%。考虑到今年全年CPI可能在3.1%左右,则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将会明显低于去年,预计为14.5%。由于今年上半年CPI水平相对较低,而下半年CPI水平相对较高,因此,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将相对较高,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较低,并且同比减慢态势可能更为明显。

三、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在短期各项促进消费政策已经发生作用并在中期可能产生政策效应递减的情况下,下一步应重点着眼于促进中期消费需求的扩大,并为实现消费需求长期持续较快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健全收入分配调节税制

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申报和分类扣除相结合的混合个人所得税制,当前应结合工资水平变动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从目前每月2000元的扣除标准提高到3000元,以切实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强化对收入分配的正向调节。同时,在把握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节奏和调控效果的前提下,以突出对社会财富分配的调节功能为目标,改革完善房产税。

2、推动建立劳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

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分享经济增长收益的基本权益。在当前工资水平普遍上涨预期增强的情况下,应着力推动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劳动生产率为依据,保障劳动报酬的合理增长。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最低工资随经济增长灵活调整机制。

(二)着力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

从中长期看,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是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力保障。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前提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实质性提高,并为中长期消费增长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宏观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应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增大对改善民生的财政投入;全面、彻底推行国有资本红利上缴制度,国有资本收益原则上全部上缴财政并主要用于补充社保支出,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提供财力支持。对今年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财政超预算收入,在使用方向上应优先考虑用于各级政府改善民生支出和社保投入。

(三)统筹协调促进消费的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

当前促进消费的政策主要是以稳定和扩大居民热点消费为主,在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部分潜在消费需求被释放,逐步缩小与城镇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差距;而同时也预支了城乡居民部分未来消费能力。在政策实施期内,消费增长会比较显著,而当政策退出时,由于家电和汽车等产品消费周期较长,短期消费增长回落可能比较明显。为保持中长期内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在政策设计上必须统筹协调短期促进消费的政策和中长期促进消费的相关制度安排与政策调整。

中长期促进消费扩张,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安排之外,在政策选择上应突出培育和促进新兴消费以及引导形成合理消费模式的特点。培育和促进新兴消费,既包括对服务消费等居民消费新增长点的培育;也包括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有效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如鼓励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的政策。以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扩大消费并不是最终目标,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才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扩大消费的最终目标。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消费模式,由政府发挥对居民消费的引导作用,以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型消费作为消费扩张的主要路径,并以此作为中长期促进消费政策的主要方面。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

上一篇: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继续向好 下一篇:中国钢铁产业国际化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