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与高校相结合的产学研模型分析

时间:2022-10-04 02:54:54

基于企业与高校相结合的产学研模型分析

摘 要:产学研结合模型是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有机结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理想的产学研结合模型中,既能实现技术创新、技术产业化,又能为企业盈利,为高校培养人才。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模型;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企业;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78-02

产学研结合的提出是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是在现代经济与技术条件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创新、企业生产和市场运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对技术创新与进步、科技成果的转化、自主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与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一、本文研究的“产学研”

普遍的观点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在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大力支持和协同下,以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按照一定的机制和规则进行合作,形成某种联盟乃至独立的实体,合作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人才培养、仪器设备共享、信息获取等活动,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高校、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结合来实现互利共赢和技术创新。而本文认为,在合作动力方面,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所并无太大动力参与产学研合作。原因在于,科研机构一般均有自己的企业,其成果转化也均应用于自己的企业,这样一来,科研机构自身形成了一个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组织,它们在科研能力、生产能力上并不逊于一般的企业。高校则不同,高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且在市场经营上也受相关法律限制,并无太大意愿来经营产业。对高校而言,一方面技术、科研能力富足,另一方面科研资金却相对不足,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较弱,相对于科研机构而言,高校有着更为强烈的产学研合作意愿。因此,本文研究的“产学研”主体倾向于企业与高校。在高校聚集的大学城地区,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必然对于技术创新与技术产业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产学研结合的意义

1.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如前所述,产学研双方主体分别在资金与市场指向程度和科研实力和设备人才方面有优势。产学研结合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它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行产学研结合,通过合作规避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在生产与科研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让拥有雄厚资金的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拥有雄厚科研人才、科研实力和良好科研设备的高校充分合作,有利于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2.实现技术协同创新。高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雄厚资金为支撑,充分利用自身科研实力、科研人才和科研设备,有利于实现技术的创新。产学研相结合,使得企业与高校形成一个新技术的孵化器。不仅能够对于已有技术进行很好吸收与转化,而且能够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促进技术不断创新。

3.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高校缺乏科研资金,很多技术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而企业拥有资金却缺乏技术。产学研结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高新技术的转化为企业提高生产率和强大的竞争力。如此一来,实行产学研结合则既让高校资源得到有效发挥并获取一定利润,又让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实力,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了产学研主体之间的互利共赢。

4.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产学研虽然更多的是市场规律调解下的企业与高校自发进行的合作行为,但是产学研的作用却不仅仅局限与企业与高校之间。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可以便利人们生活,还能通过提高生产率而降低商品价值从而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

三、基于企业高校结合的产学研模型运行机理

下页图1给出了企业与高校、大学城相结合的产学研结合模型。为了便于分析,模型被分为两部分,右半部分为投入部分,左半部分为产出部分。模型核心为图中A、B两个部分,分别代表了引进的技术(A)和高校自主拥有的技术(B),技术是高校、大学城,最是高新区和产业园(企业主体)。

(一)相关概念界定

模型中的技术具有广义含义,既包括直接用于生产的硬科学技术,也包括管理思想、手段与方法等软科学技术。这些技术都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而生产、创造出来。引进技术特指其知识产权并不为该企业或高校所有,而是通过购买国外公司或其他公司相关版权、产品而获得的技术。自主技术则是高校的自主科研创造或者是企业已有的技术。不论是引进的技术,还是自主享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都是理想产学研模型的核心。新技术的创新与技术产业化依赖于已有的技术,并且是对已有技术的发展。外部支撑是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两种不同形式,包括政府政策、企业融资环境、产学研信息服务与中介等方面。支撑反馈则是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产学研结合主体对于现有外部支撑作用的反馈,通过反馈可以促进外部环境的调整与优化。

(二)理想产学研结合模型的运行

1.外部支撑的具体构成。在理想产学研结合模型下,产学研结合有良好的外部条件作支撑。在政府支持方面,政府对于产学研结合大力支持,重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在资金方面大力投入以促进高新区、产业园建设,并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引导高校与高新区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同时,政府在相关政策(如税收)等方面也积极支持高新区、产业园企业与高校实施产学研结合,奖励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在企业融资环境方面,企业有良好的融资环境,能够为企业与高校的科研、生产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在产学研信息与中介方面,既有较为成熟的中介机构向企业与高校提供信息,为产学研相关主体“牵线搭桥”,又有政府部门及时公布相关政策信息,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2.产学研结合模型的内部运行。在理想产学研结合模型下,高校与企业以大学城和产业园为依托,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已有技术(A、B)为核心,充分合作实现了技术的创新与成果的转化。

首先,在投入阶段企业发挥资金丰富和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优势,确定产学研结合的方向,通过提供自主技术或引进技术形成产学研的部分技术基础。高校则依托自身科研优势组织科研团队,同时高校也根据项目需要提供已有的自主技术,构成整个产学研的核心与基础技术部分。其次,在企业主导下,高校科研团队对于现有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创新,从而形成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处在技术的高校大学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科技园最基本的作用是促进高校技术成果转化,而转化的标志是新产品(新服务)的诞生。高校围绕着技术所进行的研究与开发,一方面促进了现有技术与成果的转化,从而使得技术更能适应市场与企业需求,更能转化为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高校能够创造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而提高中国整体科技实力。最后,高校的科研成果在高新区、产业园中的企业内部得到应用。高校研发的具有市场指向性的技术能够在企业中得到较快应用,从而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实现技术产业化。企业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并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充分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了技术进步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郭德,马晓宇.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J].机械制造,2012,(11).

[2] 仲伟俊.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8).

[3] 陈彩霞,王书宽,徐燕.产学研结合理论研究的内涵、意义与现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4] 张平,姚威,陈劲.论大学科技园的产品创新平台建设[J].科研管理,2005,(S1).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简介:苏萌(199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王荡(1991-),男,湖北仙桃人,本科,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上一篇:失独者养老法律困境及完善建议 下一篇: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