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10-04 01:23:35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的因素很多,其中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理论上就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建立完善有效的信用评价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零售贷款;信用评估;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殊性

中小企业贷款相对大企业具有额度小、时效性要求高、期限短、频率高、对贷款价格敏感度低等特点,这在信用风险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机制上提出了与大型企业不同的要求。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贷款总金额较小的中小企业贷款可以作为零售贷款管理,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因此也具有零售贷款信用风险的特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3年7月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 给出零售贷款更详细的界定。归入零售贷款的资产需满足下列标准 :(1)对个人的贷款 ,包括循环信贷和信用额度,个人定期贷款和租赁,不管金额大小,均作为零售贷款对待;(2)住房抵押贷款,不管其金额大小或是以共同拥有的住房作抵押物,只要借款人是拥有住房的个人均作为零售贷款;(3)对小企业的贷款, 如果银行包括其控股的金融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对单个小企业的总贷款金额在100万欧元以下,则将其作为零售贷款。个人担保的小企业贷款作相同处理。此外,银行需对零售贷款进行打包,组成资产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

零售贷款的信用风险有其特殊性。首先,零售贷款的借款人通常是个人或小企业,缺乏评级资料可供利用;其次,单笔贷款的金额相对较小。第三,借款人是否违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因素。如违约的社会成本、信息成本和法律成本,这些因素很难量化。第四,零售贷款缺乏二级市场。无法根据二级市场的价格来建立价格预期或进行价值评估。尽管资产证券化技术实现了抵押贷款、信用卡或汽车贷款组合的流动,但是人们对单笔零售贷款的信用风险主要变量如LGD、PD等依然知之甚少。因此,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殊性使得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公司贷款业务或批发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应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和贷款风险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二、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一)信用评分模型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

传统方法中,专家制度属于单变量测定法,它的缺陷在于不能对不同的财务比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评级结果主要凭借专家的主观判断,标准不一致、随意性大。综合评估方法是目前国内银行普遍采用的方法,简便易行,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的公司,但用该方法评估中小企业成本高、效率低、评级的标准不科学,导致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过高,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信用评分模型的优点是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决策更有效率等。

目前信用评分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在国内还比较落后,但随着金融非中介化趋势加强,中小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程度也加强,因此,借鉴国外信用风险定量度量和管理的经验、成果,构建新型的信用风险识别模型,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为每个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银行能够通过征信系统低成本获取企业和企业主各类信息,将有助于其建立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将有助于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企业和企业主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促进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建立信用体系对控制信用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和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1.产品设计与客户分类相结合。利用信用风险模型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针对细分的客户群,开发出适合该客户群收益、风险与流动性特征的创新产品,在通用评分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开发针对特定行业、贷款项目的更实用的、精准度更高的各类专用评分模型。既能够提高银行的产品营销能力和竞争力,又能够运用利率杠杆来管理风险。

2.注重提高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技术。一是要注重财务指标的分析,尤其是现金流分析。地方性银行尤其要改变以往只看有无抵押、担保的传统做法,应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指标建立信用风险分析模型。二是要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考察,加强对企业家个人信用状况、企业特征等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建立包含这些关键指标的信用评分模型。

3.注重积累中小企业信贷历史数据。优秀模型的建立需要多年的历史数据支持,目前中小企业历史数据资料非常欠缺,央行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刚刚起步。应加快建设,搜集、积累更详细的数据,并建立数据及时更新的长效机制,使银行能够通过数据库低成本获取中小企业各类信息,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研发提供数据平台。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制度政策环境方面的缺陷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三个方面对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的制度因素和政策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1.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借款数额、借款期限等与违约之间具有内生性关系,利率是可以起到甄别企业风险和配置信贷资金的作用的。因而,要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银行可以基于企业风险评价设置相应利率,一方面可以约束企业违约行为,一方面提高银行的收益。

2.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立专业的信用增级公司为低信用级别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增级。信用担保制度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项金融支持制度。目前国内的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担保上的一大缺陷就是自身资本实力不足,不能最大限度地为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因此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本着“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原则,采取具体措施促进担保机构开展业务。

3.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增强诚信经营理念。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借鉴国内外客户信用分析模型、客户信用评级方法与技术、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和应收账款管理技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实现信用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久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学会,王海峰,王小曼.企业信用行为与失信惩戒机制:一个基于信用资本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08.10

[2]张吉光. 宏观调控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01

[3]李毅,向党.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4]高国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上一篇:论行政性垄断及其综合治理 下一篇:汇率视角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