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的蜕变

时间:2022-10-04 01:17:03

废旧材料的蜕变

【教学案例】

《我造的车》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十课,也是车单元的第三课教学内容,通过前面《车》《我设计的车》两课的教学,学生对车的发明、车的形状、车的功能已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本课“造车”的材料是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一方面加深了对车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操作提高了他们对废旧物品的认识和了解,感受物尽其用、旧而不废的乐趣。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合理地使用废旧材料,课前我收集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废旧材料,课堂第一环节中让学生感知废旧材料:摸一摸、看一看,了解不同废旧材料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形状(长方形、圆柱形、梯形……),色彩、质地(塑料、玻璃、铁、纸、铝……),并通过剪一剪比较纸质的盒子很容易剪,很容易改变盒子的造型,而塑料瓶子、铁盒子、瓶子玻璃很难剪,甚至是不能剪,对于质地较硬的材料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要改变原来的形状,以巧妙组合为主,在比较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感知废旧材料特有的形态美,而且在后面做车环节中感受立体造型中所呈现出的独有的形体特征和视觉魅力。

当学生对废旧材料色彩、形状、质地有了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变废为宝”的造车行动了,在潜意识中让学生接受一次能源再利用的环保教育。另外,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美化装饰,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本环节造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废旧材料的外在特征设计车的造型,也可以根据设计的车来选择不同特征的废旧材料。在教学中,我出示亲自制作的“变废为宝”的实物,这样比单一的图片欣赏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等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赏析实物,说说制作的材料,认识材料的视觉效果:形状、色彩花纹是怎样巧妙搭配的。这样,在视觉、触觉等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接着,大家一起分析实物,谈谈材料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学活动更趣味化,更充满活力。

与此同时,我拿出其他平行班级学生的优秀手工作品向大家展示,从分析制作技法(剪切、组合、粘贴……)到美术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地将手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装饰成一件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演示,将会不断鼓励学生学生说(制作方法)、思(巧妙搭配)、想(帮助别人出主意)、做(个人创作或者小组合作),通过对废旧材料的联想,制作出形象立体的东西,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课堂上我还安排个人创作与小组合作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利用生活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可以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创作的灵感,作品的创意,再说说是如何利用盒子的形状、颜色来物尽其用的,课堂上对于学生言之有理、有独到见解的想法都给予鼓励和尊重。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适时总结每个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互相交流,获得自信。

另外,在作业展评时除了让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外,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展示。鼓励他们大胆参与集体讨论,对其他学生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反思自己的作品。通过交流,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强化了创作意念。这样,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孩子玩得有趣,学得高兴,他们创作的作品也是“有情”“有意”“有新”。

【教学感悟】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所谓废旧材料是指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大多数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只有个别有环保意识的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其实,每一种废旧材料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都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和养料,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废旧材料”是常用的手工材料,但是学生平时不会有目的地收集废旧材料,我把废旧材料的有效性使用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探索,为美术作品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的研究,告诉学生要多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表象,潜移默化地结合学生的美术技能,激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记忆和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

本课学习中老师也要多准备一些“变废为宝”的实物,这样比单一的图片欣赏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不仅要教会学生根据废旧材料的形状、色彩、质地选择材料,以实物形、几何形的巧妙搭配,抓住“外形”和功能这两大设计因素,用组合式和添加式的方法改进车辆的功能和造型,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创造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美术作品可以用来装扮生活,提升创作魅力,让生活更美术化。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下一篇:秋"膘'慢补越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