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04 01:04:34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疗效分析

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恶性肿瘤中晚期多发生骨转移,特别是多发或广泛性转移,常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我们采用153Sm-EDTMP行内放射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骨疼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5例均经临床确诊,并通过骨显像证实有骨转移的癌症患者。前列腺癌29例,肺癌10例,乳腺癌6例,年龄41~73岁,平均58岁。男37例,女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病例要求:无病理性骨折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血WBC≥3.5×109/L,RBC≥3.0×1012/L,PLT≥80×109/L;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

1.2 骨痛程度分级:按文献分Ⅰ~Ⅳ级,Ⅰ级无疼痛。Ⅱ级轻度疼痛,不需服用止痛剂。Ⅲ级中度疼痛,需服用止痛剂。Ⅳ级重度疼痛,需服用吗啡止痛。

1.3 治疗药物:153Sm-EDTMP,由北京401所提供。

1.4 治疗方法:每疗程一次性静脉给药,剂量0.8~1.0 m Ci/kg体重[1]。两个疗程间隔6~24周。

1.5 疗效评价:治疗后随访3个月,与治疗前对比,并检查血象。(1)疼痛缓解效果评定:按标准分为3个等级。Ⅰ级(完全缓解):治疗后所有部位的疼痛完全消失。Ⅱ级(好转):治疗后骨痛症状明显减轻,必要时服用少量止痛剂。Ⅲ级(无效):治疗后患者骨痛减轻不明显,或无变化。(2)疗效评价:Ⅰ级(有效):骨显像检查证实所有部位转移灶出现钙化或消失。Ⅱ级(显效):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50%。Ⅲ级(好转):骨显像检查证实转移灶数目减少25%。Ⅳ(无效):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25%或无变化。

2 结果

2.1 骨痛缓解效果:45例患者,其中有效16例,显效2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止痛起效时间2~16天,平均9天。6例患者在给药后数日内有一过性疼痛反跳现象,随后缓解。疼痛缓解持续时间2~24周,平均5.8周。

2.2 疗效评估:治疗后骨转移病灶转为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4例,Ⅳ级11例。

2.3 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有乏力、疲惫感和食欲下降表现,可自行缓解。未见过敏、发热等现象。其中42例患者血象有不同程度下降,多在第四天左右降为最低。通过休息、支持治疗或辅以升血药物治疗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3 讨论

在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多发生骨转移,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约有70%~85%会发生骨转移。多数骨转移患者会有骨痛症状,至少有50%的患者的疼痛未能获得有效控制,骨痛常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最大的痛苦,临床控制骨痛常采用镇痛剂、化疗、激素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对晚期患者效果不理想。外照射治疗能有效的治疗骨痛,对正常组织损伤大,对于全身多发性骨转移,外照射治疗有一定困难,且费用高昂,而且广泛骨转移患者多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大剂量的照射。我们采用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取得了较好疗效。 153Sm-EDTMP 1987年起开始用于治疗骨转移癌。具有趋骨性,骨骼系统占注入剂量的56%,病变骨/正常骨比值为16∶1,为β及γ发射体,半衰期为46.27小时,平均射程为0.83 mm,在骨组织代谢活跃的部分浓聚较多,骨肿瘤病灶部位由于骨组织受到破坏,成骨细胞修复作用及其活跃,积聚大量的放射性药物,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跃β射线,对肿瘤细胞产生辐射作用,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体积缩小,使相应骨膜压力降低,并可抑制炎性物质产生,使疼痛缓解或消失。它能缓解各种癌症的骨转移灶所致的疼痛,并对转移灶有缩小和消退作用,本组患者有34例的转移灶有部分病灶消失和减轻,但又有新的转移灶出现。其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毒性,但均为可逆性。有10例患者骨痛没有得到缓解,少数患者甚至疼痛加重。可能的为部分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或新生转移灶,常引起疼痛加重或疼痛部位以及性质的改变,还有部分为溶骨性转移骨转移灶对153Sm-EDTMP摄取率的减低,使镇痛治疗难以奏效。本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77%,随着疼痛缓解,患者的食欲和睡眠随之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并且还可以对骨转移灶有修复作用。是治疗骨转移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卢倜章,秦明秀.放射性核素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0.

收稿日期:2007-07-10

上一篇: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Perclose ProG... 下一篇: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