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观察习惯作文得心应手

时间:2022-10-04 01:02:10

养成观察习惯作文得心应手

摘 要:在十多年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怕习作、套范文、胡乱编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头脑仓库缺少素材储备,缺乏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关键词:观察 习惯 作文

在十多年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怕习作、套范文、胡乱编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头脑仓库缺少素材储备,缺乏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三学段(小学5、6年级)的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是语文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精心谋划,激发观察欲望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大千世界,留心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凡学生喜欢的事物,教师都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充分调动他们身体的感官,去仔细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体会生活中的“乐”,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唤起习作的激情。

1.挖掘熟悉的事物。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埋藏在地下的金子,只有执著不懈挖掘的人才能得到它。而学生往往自以为对身边的事物很熟悉,没有什么可写的,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其实不然。有一回,笔者要求学生在一周内从六个方面留心观察学校保安室程伯伯的外貌、穿着、神情、语言、工作范围和与学生的接触细节。学生通过一周的仔细观察发现,平时特别爱管“闲事”的程伯伯具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心。可见,通过仔细观察,能发现人物的内在美。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习作要写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生活,才能言之有物,有话可写。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校组织开展活动的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校外,教师既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关心时事……从而逐步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2.捕捉偶发的事件。在课堂教学、学生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这些材料,指导学生观察。如有一次,因为上一节是体育课,下课后,有些同学还在操场上运动,上课铃响了第二遍,才匆忙收拾起体育用品和衣服往教室跑。因为操场离教室较远,等他们赶到教室,笔者已经准备上课了。正要叫同学们打开课本时,突然一声“报告”,走进来一个男生。笔者立即叫大家注意观察,只见这个同学汗流满面,左手抱着球,右肩搭着衣,走向座位时还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引得哄堂大笑。这个刚坐好,那个又来“报告”,这次是个调皮的同学,进教室时昂首挺胸,神气十足,满不在乎,还迈着正步向座位走去,教室里又是一阵大笑。接着居然是个女生,低头红着脸,喊了声蚊子叫似的报告,然后羞涩地走向座位……前后共有六名同学迟到喊“报告”,所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事件当中,笔者当即决定,把这节语文阅读课改为一堂习作训练课,题目是《上课铃响了以后》,要求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场面写下来,可以选择印象最深的两三个同学,把他们进教室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具体。由于大家亲眼目睹了那几个同学的表现,表达的欲望空前高涨,学生兴致勃勃地提起笔来,反复揣摩如何准确地表达刚才所见,许多同学写出生动、逼真的文章,效果极好。试想老师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在平时布置这样的作文,学生恐怕很难写好。

此类事虽属偶然,但老师若能做有心人,则观察机会绝非少数。经常如此抓住时机,启发引导,巧妙安排,自然会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习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

二、授之以渔,掌握观察方法

儿童心理学指出:“所谓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是一种思维的直觉,它不是天生的,要靠不断地丰富知识和长期的观察训练才能形成。”小学生智力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缺少发现。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观察。

1.观察要有顺序。小学生写作,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观察要抓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观察就是要抓住这些不同,才会写出鲜活、生动的文章。例如,同样是人,男女老幼各有特色,三教九流互不雷同。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俯拾即是。

3.观察要有主次。观察时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事物中找出主要事物,从许多人物中找出主要人物,从而有重点地对人或物进行观察。

三、反复训练,提高观察能力

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欲望,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教师还要在指导他们提高观察质量上下功夫。观察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

1.结合课文培养观察能力。很多课文都写到山水草木日月风雨等自然景观。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的,但由于平时观察不细,故而难以写好。所以很有必要借教材这个范例,启发学生观察。学了《海上日出》,可让写《家乡日出》,学了《草塘》,可让写《池塘》《荷塘》,实践证明,有激情、有实践、有样板,就能写出佳作。

2.借助图画培养观察能力。看图作文也是对观察力的一种考查。图画比文字的阅读难度更大,所以,应引起重视,多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描摹出来,是很好的方式。

3.写观察日记。写观察日记是积累材料、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可要求学生一日一记或数日一记,教师定期检查或小组、同学互相评阅。坚持下去,聚沙成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不仅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而且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每位语文老师都要把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来完成,有意识地带领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天地里寻找写作材料,努力练就一双“慧眼”,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上一篇:音乐教育对幼儿能力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论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