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

时间:2022-10-04 12:56:18

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

在说明文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呢?简括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在说明文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观察事物不能单靠眼睛,还必须动脑。要仔仔细细地看,同时还要思考,对事物做细心观察。远远地站在那里望一望,走马观花,是绝对不行的。在说明文教学活动中,有许多事例表明了细心观察事物的重要,《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景泰蓝的制作》等文章,就是最突出,最明显的例子。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不仅要细心,还要相互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才能认清事物彼此之间的差别,抓住事物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之所以能够对“天空的薄云”,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和“低而厚密的云层”,如卷积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写得那样具体、鲜明,主要是由于作者对云的不同形状做了相互比较的细心观察。有些东西过于微小,还有些东西距离我们太高、太远,要对它们进行认真的观察,做出科学的说明,单凭我们的肉眼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仪器观察。借助仪器观察事物,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中生物课上就有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初中物理课上就有借助电流表、电压表观测得实验;如此等等。

教学上面举出的这些说明文——实际上不止这些,可以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我们应当怎样向作者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说明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又一重要方面。分析综合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一种逻辑思维形式。先分析,后综合,在说明文中是最常见的。例如《中国石拱桥》的第五段——本文的主要段落之一,文章先从四个方面对赵州桥的建筑的四个特点:“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形式美”做了具体分析,紧接着用“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句话,对上面的具体分析做了科学的概况——综合。该文的另一个主要段落——第六段对卢沟桥建筑的特点做了具体分析,紧接着在第七段借用马可?波罗的一句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卢沟桥的高度建筑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做了科学的概括——综合。这便是运用先分析、后综合的写作方法和逻辑思维形式的实例。

把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倒转过来,先对缩写的事物进行科学的概括——综合,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采用这种选写作方法和逻辑思维形式的说明文也是常见的。我们以《苏州园林》来说。这篇文章是说明苏州园林修建的特征的。全文共分十段,首位两段是文章的开端和结语,中间八段是文章的主体。教学这篇说明文,需要引导学生注意第二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段是下文第三至第九段对苏州园林各方面的具体分析的概括——综合,而第三至第九段则是对第二段的概括所做的具体分析。这是一篇先综合、后分析的选写作方法和逻辑思维形式的典型之作。

三、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人们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感性材料也愈加丰富,把这些感性材料反复的加以总结,因而获得了对于这些事物的理性认识,是说明文的特点之一。不难看出,说明文所反映的上述内容,正是人们辩证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成果,是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教好说明文,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有些说明文,反映了客观事物辩证的历史发展,《向沙漠进军》便是其中一例。文章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从历史上看,过去人们没有能够征服沙漠的,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被沙漠所并吞。但是,解放后的中国人民,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成功地征服了我国部分沙漠地区,把不毛之地变成林地,牧场和盛产粮棉的绿洲。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创举,它表明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创造人间奇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非常明显,《向沙漠进军》一文表明了客观事物辩证的历史发展。教学实践证明,教好说明文完全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就能够逐步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智力的每一步发展,又相应地促进他们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这便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