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04 12:25:50

促进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

假日旅游是指1999年国家实行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后,随着春节、“五一”和国庆三大法定节日休假时间的延长,人们以节假日为契机,消费各种旅游产品,实现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互动扩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和行为。它是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旅游业日渐发达和国家推行积极的扩大内需政策的直接结果。假日旅游的兴旺繁荣,促进了人们休闲消费的增长,拉动了方兴未艾的“假日经济”的发展。但是假日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尽享假日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由于忽略了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配套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因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为旅游信息不畅、旅游流过度集中、旅游交通及住宿设施拥塞、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旅游资源不同程度受到破坏、旅客旅游经历质量降低等,从而对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假日旅游的长期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地创造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信息与舆论引导

信息不畅是导致旅游者盲目出游和旅游流过度集中的主要原因。为了克服旅客过度集中给旅游地带来的承载力问题和游客经历质量普遍降低的问题,就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旅游者的非理性旅游动机,即要加强对旅游者的信息疏导,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相关信息,引导和分流旅客,从而避免知名旅游目的地游客过度集中、“温冷”旅游地游客稀疏的现象发生。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必须运用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加强对各旅游景区(点)的宣传,除了宣传旅游景观,还要宣传相关的旅游交通、住宿及配套设施情况,让游客了解旅游地的全貌,从而提高出游的理性;另一方面,国家、地方的旅游主管部门及旅游相关部门还要建立相应的“旅游信息预警系统”和“重点景区(点)旅游信息预警系统”,通过对各旅游景区(点)相关信息的详细和及时监察,不但可以向旅游者提供最新的准确的旅游信息以便利其出游,而且也给各旅游企业制定科学的服务计划提供了依据。

树立“大旅游”观念

假日旅游所表现出的可持续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结构的问题,既包括旅游业内部的行、游、住、食、娱、购结构,也包括旅游行业与其它相关行业(如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的结构,所有这些结构因素中,任何一处“瓶颈”的存在,都会对整个假日旅游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面对假日经济的潮流,我们必须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一方面,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旅游文化内涵的开拓和旅游商品的生产,全面消除旅游行业内部的“瓶颈”效应,提高旅游业的供给能力和旅游产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协调旅游行业与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假日旅游不但要从其它产业的发展中获得经济、技术、人力和智力的支持,还要依附其它产业发展新的旅游,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从而丰富旅游供给的内容,缓解节假日旅游需求相对集中,旅游供给时滞性不足的矛盾。

强化政府介入

假日旅游必须贯彻“政府主导”战略,加强政府在假日旅游市场引导与监督中的作用。由于假日旅游涉及众多的部门和行业,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介入,就容易形成多头管理、竞争无序、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切身利益难以保障的局面。所以就全国来说,必须充分发挥业已建立起来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的作用;就各地来说也应成立相应的假日旅游临时协调机构,通过这些机构的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网络化管理,切实照顾好各方面的关系,改变长期以来旅游管理中所存在的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从而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假日旅游中综合、全面、规范和权威管理的作用。另外,政府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还要强化“依法治旅”的概念,一方面通过旅游立法规范假日旅游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地旅游质检所起的作用,建立起便捷、规范和程序化的旅游监督、投诉和事故处理机制,切实保证假日旅游者的利益杜绝参加与假日旅游的企业的非正当竞争。

推行带薪休假

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带薪假期多采取各地各企业轮流休假的制度,具有分时和分地性的特点,能分流假日旅游客源,避免旅游淡旺季客流量的反差,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所以带薪假期能有效缓解我国假日时间集中所导致的旅游需求集中和旅游消费集中的现状,既可避免游客旅游经历质量的下降,又可避免旅游经济季节性波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由于带薪休假旅游一般具有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附属活动较多等特点,经营带薪假日旅游能显著提高旅游企业的效益,有助于旅游企业从单纯依靠服务旅客数量过渡到通过完善服务质量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道路,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化和高级化。我国应尝试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以合理调整员工工作和闲暇时间,扩大旅游供给,刺激科学旅游消费。

加强旅客引导

通过加强对旅游者的教育和引导,一方面可提高旅游者遵守旅游秩序、保护旅游资源、进行文明旅游消费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可改变旅游者的不合理的假日休闲方式与休闲习惯,提高假日旅游的意识,并尽快完成从盲从的不成熟的旅游者向理性的成熟的旅游者的角色转换,从而保证假日旅游不但具有可持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还具有可持续的、能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大量的高素质的旅游者。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社区商业商机多 下一篇:银行业务看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