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国经济“神话”

时间:2022-08-23 11:19:06

破解中国经济“神话”

当前,国际社会流传着所谓中国经济发展五大“神话”一说:一是中国将接管世界;二是中国工业化将挖空制造业,阻碍全球增长;三是低工资、生产力高增长以及人民币币值被低估造就中国竞争力;四是中国结构失衡,造成国内通缩,蔓延他国;五是日本、东盟和亚洲各国为生存要与崛起中的中国经济周旋美国高盛公司(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针对目前部分国家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感到不安,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神话”的观点加以研究分析,得出中国经济的崛起不会威胁亚洲或其他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将是双赢的。

客观评价中国经济实力

高盛最近发表题为《中国与世界的五个“神话”》的系列研究报告,胡祖六认为: 因为中国成功地抵御了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又在2001年全球衰退中一枝独秀,加上中国出口迅速增加、外资流入强劲,自然引起了全球的瞩目。不过在惊羡之余,国际上不少人对中国心存恐惧,把中国经济的活力视为威胁,认为中国廉价制成品出口是夺人之羹,抢占了他国市场份额,对东南亚、韩国、日本甚至美国形成了竞争压力,并输出了通货紧缩。日本政府包括财相和央行官员一直都在放话,说中国竞争造成了日本、东南亚产业空洞和通货紧缩,人民币过渡疲软应当升值云云。

高盛的系列报告旨在正本清源,消除国际投资者,以及各国政府官员对中国的误解,客观而准确地评价中国的经济实力,尤其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经济对亚洲与世界经济的影响与作用。报告得出了许多新鲜有趣的结论,但基本上可概括为“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不是零和游戏,而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是一股积极的力量”。这些报告在国际资本市场、媒体、政府与学术界引起了广泛注意与影响。较早前高盛与美国国会议员会面,也曾讨论上述报告。

报告第一部分破解了“中国将接管全世界”的“神话”。高盛认为,尽管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但中国经济仍远远称不上是“经济超级大国”,中国急速转向市场经济,但以外贸表现而言,中国不过是众多亚洲国家成功的一例而已,中国的成就被过分夸大。

胡祖六表示,中国经济过去的20年高速增长,只是重复过去亚洲国家的增长模式而已,中国20年的平均增长率,只相当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日本,60至90年代的韩国、台湾和新力口坡。故此,中国经济高增长,并不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并不会对亚洲各国构成压力。

从贸易额计算,中国贸易总额仍低于日本35%,但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

报告的第二部分则探讨中国“世界工厂”的“神话”。国际社会认为中国走向工业化将挖空制造业并阻碍其他国家发展,胡祖六指出,上述担忧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中国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较早开放市场,而且是少数进口与出口同时有双位数增长的国家。高盛甚至预计中国在3至5年内将出现贸易逆差。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只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至2.5%。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但出口,也同时把自己庞大的国内市场向全世界开放。

正本清源消除误解

高盛分析《五个神话》的数据来自于中国政府的公开统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行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府官员数据以及行业普查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指出,中国制造业并非是重点发展高增值产品从而取代亚洲国家或发达国家的地位。同时,外界也误解中国制造业渗透发达国家的步伐;其实,有很多数据都是重复计算。

中国不少制造业都是以来料加工形式进行,实际上在庞大的出口额中,中国真正赚取的加工费相当微薄。

第三个中国经济“神话”是认为中国工资偏低,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为中国创造了竞争力,因此人民币应该升值。七大工业国也认为,中国廉价产品进口急速上升,使国内制造业雪上加霜,故此应该讨论调整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问题,同时日本政府也多次要求人民币升值。

但是,高盛认为,人民币币值只是轻微被低估约10%,国际社会对人民币低低估的好处过分夸大,但中国也应该考虑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高盛还指出:国外部分者也宣称他们的数据来自于中国政府的公开报表数据,结论与高盛报告的结论相反或者差距很大的原因在于是选择用哪些变量(时间系列),在那个样本区间,用什么样的统计实证分析方法,尤其是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高盛在研究有关课题时,事先并没有预设立场,只是罗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各界限对中国“神话”的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大部分国外有关“中国神话”的文章都欠严谨数据的引用和分析粗糙,牵强附合带有先入之见。目前有关报告已完成三个部分,第四和第五部分将于短期内完成。

上一篇:红黄蓝演绎亲子教育新天地 下一篇:烤鸭缘何成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