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歌手窜红营销意义

时间:2022-10-04 12:06:44

网络歌手窜红营销意义

一夜之间,刀郎的歌曲家喻户晓、街闻巷知,成为 1997年任贤齐之后又一乐坛神话。与此同时,一首《丁香花》在网络流行,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歌曲,其演唱者唐磊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不管是刀郎也好,还是这些至今让人不知其真面目的网络歌手也罢,在他们走进人们视线之前,都有过被唱片公司拒绝的尴尬经历。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歌曲在唱片公司看来十分幼稚可笑,根本不具备流行的因素。然而,不被专业人士看好,并不能阻碍刀郎们以一种意外的机缘获得命运的青睐,而消费者也以一种让他们意想不到的热情予以回报。

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的走红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可思议。要知道出一张唱片,必须经历一段长时间选歌、录歌的过程,甚至后期的MV制作,各地巡回演唱、媒体和电台的轰炸,才能为一张唱片的成功奠定基础。幸运的话,主打歌能被传唱,唱片可以换来利润,否则就血本无归。因此歌手的素质、演唱的歌曲,甚至知名度都是唱片公司要慎重考虑的。可是,这次刀郎们的成功却给唱片界一个结结实实的耳光:一个并没有什么知名度也没有经过什么特别宣传的人,却创造了近年来唱片界销量的罕见奇迹,究竟是哪里出现了偏差?

如果把唱片当作产品,那么唱片公司就是创造产品的公司。从营销角度来说,唱片公司的作用就是生产消费者喜爱的产品,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来产生利润。这本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是综观如今的唱片公司,却让刀郎们给上了一堂课。什么是消费者真正喜爱的产品?要知道,一首《老鼠爱大米》仅仅是创作者心血来潮用了不到一个晚上就做出的,这是否又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呢?

就像我们对企业忠告的那样,产品一定要和消费者紧紧联系起来,成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中国唱片界似乎忘记了这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让我们看看香港这个造星城市对刀郎的看法:谭咏麟、刘德华纷纷向刀郎约歌而前者因为等不及,竟先行翻唱刀郎的一首歌,结果在排行榜名列第一。这至少证明,刀郎的音乐并非只是内地特殊的现象。那么我们中国唱片界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以平常心态来正视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东西呢?

社会始终在进步,因此,人的思想也在进步。在变革的时代,消费者的心态也是瞬息万变并且无法捉摸和把握的,如果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一事实所能给人的启迪,那么至少可以为后来者寻找一些前车之鉴。早年,丝宝集团推出舒蕾洗发水,依靠终端营销另辟蹊径时,很多人都对丝宝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做法表示怀疑却很少有人从这一举动的背后去寻找原因,以至于等到大卖场崛起,终端营销成为必然的时候,大家方才恍然大悟。

此外,网络歌手的窜红给唱片界一个不小的打击就是,当产品的生命力和价值由消费者来体现时,这种张力是十分可怕的。而网络歌手也通过网络这一神奇的力量,把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从而为自已在以后与唱片公司签订合约赢取了主动。由此,从音乐角度来说,很多不知名的歌手将越来越多地通过这算途径为自己的音乐之路打开一扇门,而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证明了营销途径的多样性,同时也印证了赢得消费者才是销售的最高境界。

无论如何,刀郎也好,网络歌手也罢,应该告诉我们至少三个道理:如何去看待一种新生的被消费者喜爱的事物成功背后的价值并寻找可以总结的经验:如何寻找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不管如何包装和推广,产品本身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而这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别了,魔法石 下一篇:营销与企业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