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10-03 09:58:13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SCA近端或INA狭窄或者闭塞,引起SCA或INA远端压力减低,产生虹吸现象,由健侧的VA通过基底动脉进入患侧VA,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SSS原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大动脉炎、动脉畸形(SCA发育不全)等[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应用动脉X线数字减影造影、核磁动脉血管成像、共振等相关检查证实SSS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7~85岁、平均65岁。患者主要症状头晕、头痛、突发晕厥、上肢麻木、无力、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上肢血压不对称就诊。

仪器与方法:应用PHILIPS IU22型和GE Vivid7型实时彩色超声诊断仪,变频线阵探头,频率5~10MHz。二维超声观察上述血管走形、内径、中内膜厚度、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重点观察患侧SCA起始部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大小、管腔狭窄程度;CDFI观察血流方向及颜色并两侧对比。脉冲多普勒(PW)观察频谱特征并两侧对比(如频宽、有无反向血流等)、血流峰值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正常情况下VA和颈动脉血流方向是一致的,多普勒频谱呈低阻型。当发生SSS时,患测VA血流速度或血流方向发生异常,多普勒频谱最示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或不同程度的返流。

结 果

24例SSS中,二维超声显示SCA起始段闭塞3例,狭窄19例,INA狭窄2例。左侧21例,右侧3例,出现完全性VA反向20例,仅出现部分性VA反流3例,仅VA的流速减低1例。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21例,大动脉炎2例,先天性SCA狭窄1例,动脉粥样硬化二维超声表现为大、中动脉内有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局部流速增快,狭窄处血流信号呈五彩镶嵌状,当动脉完全闭塞时,不能探及血流及频谱信号。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二维超声表现为管壁呈弥漫性不规则增厚毛糙,管腔狭窄,狭窄段较长,多累及>2条大血管,未探及斑块回声,彩色多普勒多表现为单色低速血流信号。先天性SCA狭窄表现为左侧SCA分支近端的主动脉管腔明显变细,彩色血流明显增快,频谱呈高速充填样[2]。

讨 论

SSS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男性多见,窃血程度较重,其次为大动脉炎及所致的SSS,大动脉炎常见青少年女性患者,先天畸形多见于儿童男性患者。SSS发病左侧多于右侧,因为左侧SCA接近直角从主动脉弓发出,血流直接冲击血管壁,内膜容易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以澳大利亚Newcastle心血管中心的四肢动脉狭窄诊断标准评估SCA或INA:直径狭窄率20%~49%,患侧VA无明显血液返流,流速减低,肱动脉峰值流速稍减低,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250cm/秒;直径狭窄率50%~74%,患侧VA收缩期为蓝色反向血流信号,舒张期为红色正向血流信号,肱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三相血流频谱形态消失,舒张期反向血流减少甚至消失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250~350cm/秒;直径狭窄率75%~100%,患侧VA持续完全性返流信号,肱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减低,ACT明显延长,三相血流频谱形态消失,呈单向低速低阻血流频谱[3],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350cm/秒。

SSS患者VA反向血流是诊断SSS的重要依据,盗血程度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完全性SSSSCA狭窄处内径多3mm以下,当SCA或INA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时,患侧VA反向血流增加。SCA轻中度狭窄时,VA反向血流减少或仅在收缩峰处出现小切迹。此时CDFI并不能显示典型的VA反向血流图像,可利用患侧上肢束臂试验观察V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当减压后患侧VA窃血强化,切迹加深,或由正向变为反向,可提示SSS。

DSA是诊断SSS的金标准,但有创伤性且检查费用高,不能作为常规的筛查及术后随诊方法[4]。二维及CDFI可明确SCA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具有直观、准确、经济、无创可重复的优点,已成为临床SSS诊断及病因判断的可信赖的常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杰,温朝阳,主编.腹部和外周彩色多普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2.

2 夏绪芬,陆恩祥,佟安铭,徐佳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5):329.

3 林霖,欧阳娟.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4):547.

4 徐军,王君,李宝民,李生,曹向宇,刘新峰.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再认识及血管内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1645.

上一篇:泌尿系统结石的B超诊断分析 下一篇:CR静脉肾盂造影与普通X线摄片在肾疾病及功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