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两则 第9期

时间:2022-10-03 09:51:22

金代“正隆元宝”的新版别

“正隆元宝”小平钱,金代海陵王正隆年间(1156―1160年)铸,面文楷书,旋读光背,铸制规整,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有北宋大观钱的风韵,径24~25毫米左右,一般每枚重3.4克。其中大的版别不多,仅有一种“正”字末笔左端出头写法的,亦称“五笔正隆”,为古泉界所推崇,也为钱币爱好者所喜爱。钱币爱好者称“五笔正隆不在正,而看隆下生”,皆因其存世少见,素为藏家所珍视。

近来,笔者在近百斤的宋金古钱币中幸运地捡选了一枚“正隆元宝”小平钱的全新版别钱币。

此钱币“正隆元宝”四字与普通“正隆元宝”钱币截然不同,存在明显差异(见拓片、照片),也完全不同于“五笔正隆”的钱文,应该是“正隆元宝”的一个新的版别。笔者查阅了所能见到的各种钱币图谱,均未见到有此种版式的记载。笔者以为这枚“正隆元宝”钱币应该是创见品,属于金代“正隆元宝”钱中的又一珍稀品。

笔者现将其发表出来,同泉友们共同鉴赏,望大家品评。笔者冒昧暂定其名为“大字正隆”,也请大家发表不同看法,并能够为其起个好名字,俗话说“名正才能言顺”嘛。 (责编:丁丑)

“政和通宝”―小平隶书银质钱

此钱为“政和通宝”隶书小平银质钱。直径23.1毫米,厚度1.9毫米,重量4克。

方孔银钱自古为宫廷之物,民间较少见。著名古钱币专家方药雨在《言钱初录》中说:“银钱自李竹明(李左贤)银政和之说,同方有银大定及和银大定,名称至今。同好师承遂牢不可破。矣夫此类钱并非罕见,何止政和、大定,大多铜锡熔和,锡多所致”,鲍子年对于李氏银政和谓:余亦有此种,其色纯白,况色之白,银耶,非银耶,辨自易,易信如其言……但近日尝见,宋之圣宋、大观、宣和、靖康等小平钱确系纯银,乃制作文字多率意,大观旋读,且不同于“大朝通宝”、“大德通宝”、明之“万历通宝”背矿银意。

其实中国古钱币之方孔金银钱币,自春秋战国始见,秦汉以后渐多,到唐代、宋代为高峰,其后渐少。目前见于记载的有:战国的布币、秦半两、西汉五铢、唐开元、宋及南宋的银钱,还有元代的“大朝通宝”、明代的永乐、清代的一些方孔银钱。此银质类钱币均为宫廷之物,而非流通之用。

然而,近来一些自称为“古钱币专家”的人,根据“史料无载”和目前市场上的赝品泛滥的现状,而直接否定了一些古代金银币的存在,笔者以为这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的表现,是不利于古钱币的研究和发现的。

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尚无人专题收藏古方孔金银钱币,可以说,人们对此类钱币知之甚少,尚无深刻认识。有关专家理应对此类银质钱币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深入地研究,以科学翔实的研究成果还历史的真实面貌。本文欲借“政和通宝隶书银钱”为一砖石,起到引玉之用。此前笔者曾发表过“圣宋元宝”,“天命通宝”等银钱,其目的是希望各位泉友对此类古钱币能够给予足够重视。在当前情况下,首先是不要对某些尚难定论的古钱币盲目地加以否定和抛弃,弘扬祖国的古钱币文化首先要保留下实物,以便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加以考证,避免留下遗憾。 (责编:丁丑)

上一篇:两枚特殊的厌胜钱 下一篇:漫谈长城银行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