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10-03 08:45:41

后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

文章在总结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面临的新形势,分析浙江纺织业运行和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浙江纺织业摆脱困境、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new situation faced by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operation and innovativeness of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ajor upgrading fields, main tasks and proposals, and therefore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to help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get out of trouble and proceed upgrading.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一度使浙江省大量纺织企业陷入困境,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外市场逐步回暖,浙江纺织业在后危机时期如何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后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面临的新形势

1.纺织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2009年以来,由于棉花、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带动纺织原材料价格上涨,棉花现货价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路飙升,从每吨约1.8万元暴涨到2011年初3.5万元的历史高位,涨幅约90%。但是从2011年 2 月起,棉花价格就一路下跌,直至目前的跌破收储价,跌幅超过40%,而且还有不断下跌的趋势。棉价大起大落,给纺织业带来灾难性打击。2011年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忙于储存棉花、棉纱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目前大量棉花存货却为他们带来巨幅亏损,很多中小企业破产、关停。

2. 劳动力价格持续攀升

2010年我国纺织业劳动力的薪酬福利涨幅普遍在10%以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工资涨幅高达20%。与低要素成本国家相比,我国尤其是浙江省纺织业正在慢慢丧失成本优势。据有关资料,绍兴县纺织业在岗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是浙江所有县市中最高的,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远高于印度、越南等纺织出口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使部分欧美订单转向周边国家。同时,预期未来数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将延续持续升值之势,使得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丧失。

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

全球经济在未来仍处于缓慢复苏和不确定性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失业率维持高位,本国过剩产能亟待消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加速抬头,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通过提高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和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构筑贸易壁垒,我国纺织业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日趋严重。金融危机以来,全球40%以上反倾销和70%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对中国产品出口设置较大障碍。

4. 节能减排的压力前所未有

我国允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 4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纳入国家和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成为经济发展硬约束。今后几年,我国将对污染排放和能源单位消耗水平进行更严格的调控。2010年浙江印染布产量348亿m,占全国58%,而同期全国产量第二位的江苏仅生产62亿m。国家下达近 3 年浙江省必须淘汰的落后产能为印染41.5亿m、化纤85万t,浙江纺织企业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5. 产能结构性过剩日趋严重

2000年以来,浙江省纺织业工业总产值的年增幅平均达10%以上,出口增幅也比较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纺织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不增反降。这主要是由产能结构性过剩所致。浙江省纺织业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实质转变,产品同质性严重,过多的中小纺织企业集中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差别化率不高。

二、浙江纺织业运行与创新现状分析

1. 运行现状分析

近几年,浙江省把纺织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重点产业之一,主动应对经济形势复杂变化,纺织业在调整中上升,总体保持增长,产业规模继续在国内位居前列。浙江省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利润均实现稳步增长,列全国第一位、第三位、第三位,较2006年分别增长了1.28、1.60和2.03倍(表 1)。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浙江省纺织业亏损企业数在2008年大幅增加,但随后 2 年有所回落;出货值也在小幅回落后创出新高,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印染面料、丝绸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占全国的54%、40%,成为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同时,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较快,成为行业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表1 浙江省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发展情况 亿元

企业数(家) 其中:亏损

企业数(家) 工业

总产值 出口

交货值 利润总额

2010年 9 215 833 5 574.66 1 539.15 268.74

2009年 8 743 1126 4 691.54 1 282.16 182.64

2008年 8 613 1427 4 482.06 1 373.02 149.07

2007年 7 842 783 4 190.08 - 162.97

2006年 7 212 733 3 473.57 - 132.16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浙江统计年鉴整理。

2. 创新现状分析

(1)创新投入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近几年来,浙江纺织业R&D投入大幅增长,2010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达26.15亿元,比2006年增长16.0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6.8%;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2010年略有回落,但总体而言稳步提升,年均提高0.045个百分点(图 1)。2006 ― 2010年,科研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规模以上企业R&D人员年均增幅达16.8%(图 2),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办科技机构数年均增长率达8.2%(图 3)。

(2)创新产出水平出现波动,暂未摆脱危机影响

尽管新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图 4),但反映企业创新意识与热情的专利申请量,及反映企业创新成果和能力的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波动。2009年开始,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数大幅回落,发明专利申请数也出现回落,有效发明专利数2009年大幅下降,2010年还不足2008年的1/3(图 5)。

(3)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纺织业增长方式仍以扩产能、过多依赖资源环境的消耗为特征,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仍未完全建立。浙江省一些产品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近几年浙江省纺织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综合能耗水平逐步下降,纺织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单耗从2006年的0.3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20吨标准煤/万元,年均降幅为11.8%(图 6)。

总体而言,浙江纺织业尽管在规模上稳步增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仍未摆脱粗型发展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行业内技术创新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缺乏从原料到最终产品各环节的联动研发,主要产品技术以引进和模仿为主;多数中小企业“低价跑量”经营,生产的产品大多档次较低,同质性严重,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的发展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缺乏行业话语权;过多依赖资源、环境的消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仍未完全建立。

三、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省纺织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考验,整个产业亟待技术升级。浙江省应选择重点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明确提升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任务,为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

1. 重点领域

(1)纱线和纺织面料。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继续提高“三无一精”的比重;继续扩大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喷气纺纱机、细络联合机和高性能无梭织机的应用。加强高效、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提高棉、毛、麻等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加强高新技术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以发展化纤仿真面料,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面料为重点,大力推进纤维、纱线、织造及印染后整理的技术进步联动,突破印染后整理的薄弱环节,提高面料的质量档次,培育一批为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配套的高档面料生产企业。

(2)丝绸。以丝绸印染后整理关键技术和丝绸行业两化融合为重点,推进丝绸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高丝绸产品的色牢度和抗皱免烫性,改善丝绸产品的服用性能,提升丝绸产品档次。继续向丝绸行业“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强创意设计,完善营销网络,培育自主品牌,把产业推向新高度。扩大丝绸在家用纺织品及其它领域,如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巩固和提升浙江省“丝绸之府”的地位,创建丝绸传统行业新优势。

(3)印染。广泛实行清洁生产,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加快新型染色、印花、多功能后整理、自动控制及在线监测等新技术在印染行业的推广应用。发展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技术,推广气流染色、数码印花、生态印染等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加强资源再生循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4)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加大非织造、经编和立体成型编织、功能后整理、复合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推进土工合成材料、医疗卫生材料、耐高温过滤材料、高档合成革及服装衬布、安全防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加大产业用纺织品在新能源、建筑交通、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医药化工、汽车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2. 主要任务

(1)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进一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更加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采取联合、并购、控股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在重点领域推动建立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高档面料、印染后整理关键技术、产业用纺织品、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着力突破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完善环保、检测、信息等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着力培养设计师队伍,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设计中心、创意中心,在深入研究消费需求的同时,与世界时尚潮流接轨,提升自主品牌内涵。鼓励丝绸、家纺行业重点优势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联合、虚拟经营等方式,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升纺织行业主导产品附加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或入股海外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知名品牌。

(3)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加快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及节能减排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减排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推进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实施节能减排改造。运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两化”融合促进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加强资源再生循环及利用,鼓励企业加快高效、低成本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纺织行业准入条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推进印染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结合浙江省纺织行业发展实际,引导纺织企业按照国家《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的建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促进整个产业转型发展。

加强财政政策支持。鼓励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优先支持新型纺织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及纺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

加强金融政策支持。优先支持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纺织企业在海内外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投融资券等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加强产业、信贷政策对接,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转型升级方向的纺织企业与项目的贷款。落实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培育引进力度,为纺织业造就一支懂经营、擅管理、具备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领军人才队伍。鼓励纺织企业主动对接大院名校,利用其学科、人才、技术优势,为企业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人才的培养提供外部支撑。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职校采取联合办学、开设分校等方式,建立定向、定单式培养机制,围绕纺织业发展需求开展各类技能人才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完善人才培养与分配激励机制,实行期权、股权奖励人才。

3. 加强纺织原料保障

引导企业抓住国家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发挥浙江省在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到中西部建立棉花、蚕茧、亚麻、羊绒等纺织原料和初加工基地,提高浙江省纺织业的原料保障能力。

4.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加快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积极吸收企业会员入会,着力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协会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带头作用。鼓励行业协会积极组织成员企业开展协作交流,就产业新趋势、新技术等方面开展探讨,促进中小纺织企业提升和发展。鼓励纺织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研究、规划和管理咨询服务,组织行业调研,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困难。支持行业协会在政府指导或委托下,协助做好行业统计分析和信息等工作。引导中小企业落实产业规划,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卓勇良,杜平. 推进纺织业资本多元拓展与转型升级的思路研究 [EB/

OL]. www.drri.省略.

[2]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

[3]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纺织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

―2012年)》[Z].

上一篇:C60梳棉机产量与成纱质量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嵌段聚醚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的制备